編者的話: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最後一個多月時間裏,人民網聯合華東師範大學世博院啟動"上海世博精神遺産討論"活動,我們將選取部分參展國總代表或負責人的精彩對話內容呈現給讀者,讓我們共同思考世博會歷史上在中國的第一個181天,給世界、給世博會、給中國、乃至中國人帶來了什麼……

世博義大利政府總代表辦公室秘書長安綺麗
2010年上海世博會義大利館以“人之城”為主題,用大量實物展品展示義大利不同時代的科技、藝術、建築與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創新與成就,突顯義大利城市以人為本的人文傳統。就上海世博會的精神遺産等相關問題,人民網聯合華東師範大學世博研究院與世博義大利政府總代表辦公室秘書長安綺麗展開對話。她認為,上海世博會實現了義大利參博預期的最好結果。
網路社會更需要以實物刻劃義大利新印象
當今社會,隨著網路技術的興起和大規模普及應用,極大豐富了人們溝通的方式。在上海世博會上,多媒體虛擬等技術得到史無前例的廣泛應用。對此,安綺麗結合義大利館闡釋了自己的觀點,人們在義大利館最常問的問題之一就是“(展品)是真的麼?”在她看來,儘管多媒體展示技術是大勢所趨,但人們卻更喜歡看到真實的展品。“如果我們只展示虛擬的東西,那麼我們來上海就毫無意義了”。
她接著介紹,義大利館展示了各個時期的科技、工業、建築與藝術等成就,甚至可以欣賞到義大利工匠現場製作小提琴等。安綺麗希望,通過諸多實物展示,能夠豐富中國人民對義大利的認識,使他們發現,義大利不僅是一個藝術和浪漫的國度,在這些溫和的形象背後,是其強勁的工業實力。
人是城市發展永恒的中心
義大利館形象地展現義大利經典傳統城市的格局,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城市浸潤于豐富的人文精神之中,無愧為“人之城”的稱號。
安綺麗介紹道,“的確,‘人之城’就是我們想要説的,這也正是我們的城市經驗所在,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是城市發展永恒的中心”。義大利館認為,城市發展不僅僅意味著資本、住房、工作機會和基礎設施等,在現代城市中,我們失去了太多交流的機會,特別是許多大型城市變得很不人性化,美好的城市還應注重生活在其中人的真實感受。
對中國未來的信心,源自30年來變革的見證
安綺麗自上世紀80年代起來中國工作,對於中國30年來的改變深有感觸。當她與專家們談及上海世博會對未來中國發展的看法時,她感慨地説,自己見證了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人的個性變化,見證了中國偉大的歷史變革,這段獨一無二的經歷使安綺麗對中國和中國人民的未來充滿信心。
在安綺麗看來,上海世博會為中國提供了一次獨一無二的機會,使世界和中國交流。
最後,她女士深信不疑地説,儘管道路曲折,更加美好的城市一定會在某一天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