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要聞播報

一個“世博老兵”的五年之思

時間:2010-11-10 10:0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11月9日電(記者吳宇) “現在,上海世博會閉幕了,回顧整個辦博歷程,我相信,這個項目對中國的現代化一定會産生深遠的影響。”季路德説。

  季路德是一名“世博老兵”。2006年3月,溫家寶總理簽發了邀請各國參加上海世博會的信件,從那時起,上海世博會的籌備工作全面鋪開。就在這一年,他開始擔任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主題演繹部部長。而更早從2000年起,他就全程參與了申博工作。

  除了商業展,所有的展示都是為了“推銷”某個理念,上海世博會為什麼要選擇城市作為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有什麼含義?上海世博會應該如何表現這個主題?季路德説,回答這些問題,就是主題演繹工作。世博會的籌備工作包括了很多子系統,其中主題演繹是“軟體”中的“軟體”,是整個辦博工作中最缺乏經驗、也最不為人熟悉的一部分。有一次,季路德參加了一個大型座談會,主持人在介紹他之後説,“你先把什麼是主題演繹説一説,我們都不知道你究竟是幹什麼的。”的確,“2004年寫註冊報告,首次出現主題演繹這個詞時,我們並不清楚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季路德坦言,“甚至直到今天,當我們在總結辦博歷程時,還不能説對主題演繹已經有了很深的了解。”

  五年來,季路德和他的同事們,主要做了主題內涵的挖掘和宣傳、主題在東道國場館中如何表現、與各參展方進行主題溝通等工作。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至今還是個見仁見智的話題。個中原因,除了中文過於簡略,容易引起歧義外,很重要的是現實生活中,城市的發展遇到了很多問題與挑戰。因此,上海世博會不應當也沒有單純地歌頌城市,而是在看到城市化必然趨勢的同時,必須思考城市怎樣才能讓生活更美好。2006年的下半年,世博局邀請了幾位專家,在原來五個副主題的基礎上,增加了對城市與生活矛盾關係的闡述,提出了人、城市、環境三者一體化發展的主題思想。之後,季路德按這個觀點,在社會上作了100多場報告,宣傳主題思想,同時組織部門編寫主題宣傳書籍。

編輯:徐維彬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