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石油館,是人氣最旺的場館之一。除了4D電影,石油館還有什麼過人之處?石油館館長劉俊傑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在“後世博”時代,4D電影和新型建築外皮,是石油館貢獻的兩大行業外成就。在技術之外,石油也最願意將低碳的理念留給觀眾。
通過展示傳達綠色理念
在荒涼戈壁上,滿身油污的石油工人在鑽井平臺上忙碌,將黑色的石油從地下帶入工廠,“傻大黑粗”成為人們對這個行業的刻板認識。但在石油館中,從衣食住行解讀石油作用,用城市發展的眼光回顧石油150年的發展歷程,遊客們發現,如今的石油行業正向著低碳環保和精細化方向發展。
“我們希望通過展館傳達綠色資訊,一方面勸導人們珍惜來之不易的石油,一方面也展示了石油行業的未來發展,希望通過可燃冰等綠色能源的開發,化工行業的精細化發展,來替代不斷消耗不可再生的石油,打造綠色低碳的未來。”
劉俊傑表示,目前石油行業的發展有煉油和化工兩條主線,在石油館憧憬的未來中,隨著科技的進步,可燃冰等清潔能源將替代石油的動力功能,化工成為石油發展的主方向。“石油和新能源是不衝突的,在完成其提供動力的歷史使命後,可以通過不斷精細化的化工産品繼續改變人類生活,大大降低環境污染的可能。”
兩大成就奉獻“後世博”
石油館著力演繹石油對城市進步和人類文明的貢獻,在後世博時代,收益頗大的還有電影和建築行業,劉俊傑説,4D電影和展館外墻的專利技術是石油館留下的兩件寶。
石油館建築外表皮為縱橫交錯的管狀編織肌理,採用PC材料,這是一種可迴圈再利用的新型綠色石油衍生品。4000平方米的建築外表皮內,還有幾百萬顆光源點,如此大面積的異型PC板組合LED精細成像的技術,使得石油館在夜幕降臨時,呈現出晶瑩剔透、如夢如幻的光影效果,目前已經申請專利。在劉俊傑期望中,未來的商業娛樂等場所,這種外墻將得到廣泛應用。“使用異型PC板能夠使建築擁有豐富的表情,且可回收利用,實用性強。”
石油館另一大看點則是4D電影,在劉俊傑看來,2009年是世界3D電影元年,而4D電影的發展始於石油館。“我們做到一天80場次,近200天幾無間斷播放,確定了4D電影可以商業化、院線級播放,這是我們對中國電影的一項貢獻。”
精打細算壓縮運作成本
儘管在許多人眼中,石油行業“富得流油”,但在此次世博會中,石油館的口碑並非用錢砸出來。最具賣點的4D電影由《阿凡達》班底打造,花費卻只有1000萬元,長達半年的運作,也將費用壓縮到了以百萬為單位。
“在正式開館前,曾有外國公司找到我們,希望投標參與運作工作,因為覺得我們有錢。”但最終,劉俊傑選擇以大慶團隊為核心的運作方案,從禮儀、安保到值班班長都是自己人,只有少量週邊工作交給物業公司。僅這一項,就把原本高達3000萬元到8000萬元的運作費用,節省到如今的不超過1000萬。
世博期間,石油館接待了不少重要國家領導人,副部級領導有近千人,每天80場中,要做到貴賓和普通遊客無縫隙接待,出不得一點差錯。除了引領貴賓參觀以秒為單位安排的路線和內容,對於普通觀眾也有精細分析。
“在排隊區,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對當天的排隊時間、遊客構成和需求進行分析,根據不同地域的遊客特點提供服務。”劉俊傑説,石油館還定做了幾千個油寶寶的玩偶和上千件雨衣,一旦影院不能正常運作,就送給遊客表示歉意。“我們在背後做了大量的工作,只不過因為影院運作從未出過差錯,這些備用方案也沒用上。”
闡述未來城市發展方向
“上海世博會所帶來的收穫是全方位的。”在6個月展期內,劉俊傑抽空看完大部分展館,他認為,無論是決策者,還是專家學者和老百姓都在本屆世博會上得到潛移默化的改變。
“從文化、技術、思想,乃至於遊客素質,世博會所承載的東西是全方位的,深刻地闡述了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向。”而在其中,劉俊傑尤其看中思想文化,“希望能夠從中得到對城市規劃的深層次理解,找到未來發展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