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主題三 城市科技的創新

閔行區不斷完善規劃打造滬上首個生態低碳區

時間:2010-07-05 11:08   來源:解放日報

  蒙特利爾案例館,呈現了一座採石場變成垃圾填埋場,最終改造成公園的“蛻變”歷程;“滬上生態家”案例館,展現了生態示範住宅的奧秘;臺北案例館,描述了一個資源迴圈利用的城市典範……世博會正式開園後不久,閔行區委書記孫潮、區長陳靖率領區相關部門和街鎮領導,踏上城市最佳實踐區“低碳之旅”。

  參觀一個個案例,孫潮表示,閔行區正在推動全區向低碳發展轉型,將打造本市首個生態低碳區。《閔行區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已通過國家環境保護部等權威評審,我們將對照城市最佳實踐區案例不斷完善《規劃》,將低碳理念落實到生産、生活各環節。

  産業經濟,走低碳之路

  【案例展示】閔行區幹部走進倫敦案例館二樓,“打開倫敦”26個神秘旅行箱展現了“低碳之都”的魅力。其中一大亮點是泰晤士河口地區的“綠色商業帶”,包括新型綠色工業、低碳基礎設施、教育培訓設施和旅遊景點等,到2025年將創造12.8萬個就業機會,實現低碳經濟高增長。

  【館內外連線】新出爐的《規劃》最具創新的是,閔行將在經濟技術開發區、莘莊工業區等經濟園區中選擇1至2個園區,開展低碳經濟工業區建設試點,到2015年培育區級低碳經濟試點企業10家。目前,莘莊工業區已通過“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現場驗收。17.88平方公里園區內,微電子通訊、新材料、新能源等綠色産業已成為主導。  【啟示】閔行區經委主任蔡瀟飛:保持了多年快速發展,閔行正面臨著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産業結構調整緊迫等問題。“低碳之都”的“綠色商業帶”模式值得借鑒,在新一輪發展中,閔行將探索産業經濟“低碳”發展之路,發展高端製造業和智力密集型服務業以及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和創新能力的産業。

  低碳生活,需人來支撐

  【案例展示】綠色植被覆蓋的“滬上生態家”,令閔行區領導幹部倍感親切。因為,“生態家”的原型就是閔行區內的一幢辦公示範樓和兩幢住宅示範樓。大家一邊參觀一邊議論,示範樓的綜合能耗僅為普通建築的1/4。而在這座以低碳技術打造的生態環保之家裏,礦渣粉、粉煤灰代替了部分水泥,再生骨料代替了碎石;還利用15萬塊老石庫門磚砌築“呼吸墻”、採用能量回饋技術及小型風力發電等,能耗將更低。

  【館內外連線】《規劃》披露,閔行區將選擇1至2個居住小區,像“滬上生態家”一樣,通過採用節能建築、節能設施、資源回收利用等手段,開展低碳社區建設。目前,已投資170萬元在錦峰苑小區進行試點,採用綠色能源進行公共區域照明,為家庭配備節能插座等。

  【啟示】孫潮:從生産內容、生産方式的低碳到生活方式的低碳,是理念和行動的提升。建設低碳社區,倡導低碳生活,需要技術支撐。閔行要系統地把建築節能、綠色出行、屋頂綠化、太陽能等技術綜合運用到低碳社區建設中;倡導低碳生活,更需要人的支撐,更多的人應改變生活習慣,本著厲行節約、減少污染、廢物利用的原則去生活。

  低碳手段,目的是宜居

  【案例展示】在蒙特利爾案例館,聖米歇爾環保中心項目通過動態多媒體投影平面,向閔行區幹部們再現了一個人類宜居社區的"誕生"。在市中心,有一塊2平方公里的土地,這裡原先做過採石場和垃圾填埋場。後來政府著手改造,修復被破壞的土壤、重建自然空間,並在周圍修建教育區、文化區、工商區和體育運動區,社區之間還有步行和自行車道相連。昔日"城市傷疤"成了低碳社區,還成了最適宜人類居住社區。

  【館內外連線】儘管"身世"不同,但虹橋商務區與聖米歇爾環保中心有著相同的規劃理念。作為本市三大低碳示範區之一,虹橋商務區核心區3.7平方公里,將按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理念規劃設計,實現核心區全面低碳排放、局部區域或建築"零碳排放"。商務區還將體現小街坊、低高度的空間形態;鼓勵步行及自行車出行,從而讓社區更人性化,更具認同感和歸屬感。

  【啟示】閔行區發改委主任湯曦東:無論是已經成功的聖米歇爾環保中心項目,還是正在實施的虹橋商務區建設,都給閔行區打造生態低碳區帶來重要啟示,那就是---低碳只是手段,讓生活在此的市民宜居才是最終目的。這一理念,將被注入正在編制過程中的閔行區"十二五"規劃。建設低碳發展的現代化新城區,將兼顧産業、環境和宜居生活。

編輯:徐維彬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