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主題三 城市科技的創新

世博關注生命科學 科技護航人類健康

時間:2010-06-28 13:35   來源:中新社

  上海世博會澳大利亞館26日舉行的晚宴上,主持人簡短“開場白”之後,特意告訴嘉賓們洗手間的位置,他幽默地強調“飯前請洗手”。當天,來自澳大利亞和中國生物技術行業的眾多專家、學者在此進行交流,深入開展關於人類健康的相關話題。

  2005年度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澳大利亞學者巴裏馬歇爾教授,因發現胃潰瘍的“元兇”--幽門螺旋桿菌而蜚聲醫學界,出席本次交流活動時,他不僅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得諾獎背後的故事,更是深入淺出的向來賓們繪製了一副未來人類對抗幽門螺旋桿菌的藍圖。

  眾所週知,使用抗生素仍然是當前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的最主要手段,但抗生素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和耐藥現象正在令醫生和患者頭痛不已。如何預防和根治幽門螺旋桿菌對人體的侵害一直是國際醫學界的熱門話題。對此,馬歇爾和他的科研團隊正在試圖通過開發針對幽門螺旋桿菌的疫苗,以解決該項醫學難題。馬歇爾説,未來疫苗的使用將會變得更加人性化,它可以像藥片、膠囊一樣輕鬆服用,而不是用特別的工具注入人體,從而大大降低患者的痛苦。同時,他也表示,雖然已研究五年了,但為了安全考慮,現在該疫苗的研發還處於實驗階段。

  馬歇爾對世界各地螺旋狀細菌感染的分佈狀態研究顯示,在發達國家,因為有足夠乾淨的飲用水來源,人群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比例正在在不斷下降,但在欠發達國家,該菌的感染率依舊居高不下,令人堪憂。馬歇爾教授希望通過醫學家的不斷努力,能夠使潛伏在人體的這種螺旋狀有機體被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使它與人類“和諧共處”,不再對人類生命與健康造成危害。

  在世博以色列館,我們也能發現應用於醫療的科技展示。那是一粒膠囊大小的內窺鏡,它可以在人體腸道內拍攝數張照片,並實時把拍攝畫面傳輸到數據接收器,隨後在電腦上播放,而“膠囊”在約24小時後會自動排出人體。有位參觀者撰文説,將原始的內窺鏡插進身體“不是件好玩的事”,但參觀完以色列館後讓他“如釋重負”。有理由相信,在這些越來越先進的醫學技術幫助下,我們未來的生活會更加美好。

  推出這種內窺鏡技術的基文影像公司首席執行官納胡姆沙米爾接受媒體採訪時説,今後,他們計劃賦予膠囊內窺鏡更多功能,比如可伸“手”抓取腸胃部位組織,為醫生提供樣本用於診斷疾病。“那時,這粒膠囊就像一艘遨遊人體的宇宙飛船。”

  在上海世博會,遠端醫療技術也“備受推崇”。比如城市未來館的健康社區里正在展示的遠端診斷系統,即借助遠端診斷設備,可以幫助人們直接把檢測資訊傳送至醫院,經醫生遠端診斷後,系統會自動完成藥物配送,讓百姓平常小病不必去醫院變為現實。

  在日本産業館,展館試圖通過劇場的方式向參觀者展示“與時俱進的醫療世界”,他們不僅介紹其高尖端的醫療器械,還生動的向人們演示了如何通過觀察體溫變化,來測算女性排卵和受孕的時間。此外,有關人體和病毒 “作戰”的故事,再次提醒人們注意預防疾病的重要性。日本産業館把深奧的生命科學知識普及給大眾,提高人們對疾病的預防意識,這一理念恰恰暗合了中國傳統醫學提倡的“大醫治未病”的觀點。

  此間世博會也強調了醫學技術的進步是沒有國界的。世博澳大利亞館總代表薩琳德表示,澳大利亞和中國的生物技術領域有許多相似之處,兩國之間的合作與協作頻率正在“快速增長”。相信通過進一步共同努力,雙方將建立起極具創新性和高效性的生物技術合作關係。在德國館,作為“德中同行”計劃的參與者,同濟大學教授趙旭東説,當結束在德國的學習回到中國時,我意識到中德兩國在醫療服務方面的差異,我們正與德國專家們一起致力於“未來醫療”的研究工作。他表示,這項成果將通過人性化的服務與現代化的醫療技術及數字化的醫療環境相結合,為患者帶來更好更實惠的醫療服務。(完)

編輯:徐維彬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