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是一個大舞臺,各國都在這個舞臺上傾情“表演”。作為東道主的上海,自然傾注更大的心血,既盡地主之誼,也為中國爭創完美形象。這裡,我想談談普通人對世博的貢獻,就從普通人的“世博論語”説起吧。
何謂“世博論語”?就是某些人在參與世博過程中,不經意説出的話語。雖不是什麼至理名言,卻蘊含著濃濃的世博情。言為心聲,品味一下這些普通人的“世博論語”,可以感受到世博在人們心中的位置,以及人們為辦好世博而作出的無私奉獻。
“女生當男生用,男生當超人用。”這是來自上海師大的志願者們常説的一句話。他們每天從上午8:30上崗到下午3:15離崗,每天要在酷暑中服務5個小時。有的同學被曬出了皮炎,卻堅持“輕傷不下火線”,其他同學便輪流頂班。這樣一來,每位同學在烈日下工作的時間比以前更長了,但沒有一個人抱怨。“女生當男生用,男生當超人用。”正是這些“小白菜”們的真實寫照。
“我們享受這個過程。”這是復旦附中高一學生傅亦安説的話。7月20日中午,五角場萬達廣場東側的世博城市誌願服務站,溫度計指向35攝氏度,但面對接二連三的遊客諮詢,志願者們耐心十足,對答如流。如此辛苦,為何還樂在其中?傅亦安説,“從小到大都是別人在幫助自己,志願服務讓我們接觸和觀察社會,並給我們一個幫助別人的機會,我們享受這個過程。”説得真好,能把志願服務上升到享受的境界,令人欣慰。
“垃圾怎麼能扔在路上呢?”這是藏族小姑娘卓瑪求措説的話。來自青海玉樹的她,受助到世博園參觀時,將遊客隨手丟棄的塑膠瓶撿起扔進垃圾桶。沒想到這一舉動被網友拍到並在各網站廣為流傳,小卓瑪被網友稱為“最美的世博女孩”。她用簡單而普通的行為,詮釋了什麼叫文明,什麼是美。當有關方面將小卓瑪躥紅網路的消息告訴她的時候,已經回家的小卓瑪只是樸實地説:“沒什麼,垃圾怎麼能扔在路上呢?”這種平靜面對榮譽的心態,同樣難能可貴,值得稱讚。
“今天,我們也是‘小白菜’!”這是一些企業家在充當世博志願者時説的話。6月16日的“建功立業為世博”主題活動,參加志願服務的60多位上海民營企業家經過專業培訓,在世博園區人流密集的區域———世博軸(網上世博軸)做起了世博“小白菜”。他們在大學生志願者帶領下,為來往遊客提供指路、引導服務。“今天,我們也是‘小白菜’!”企業家們不無自豪地説。他們當中,有些憑藉企業自身實力參與了世博建設,有些派出大量員工配合世博會的各項工作,但作為志願者服務世博,對他們來説還是頭一回。
“我這人喜歡多管閒事,每次進園我都要提醒其他人注意文明。”這是一位上海老伯説的話。在阿曼館的第二展區,有一棵乳香樹模型,樹下圍著一圈石壁,石壁上擺放著一塊提示牌,寫著“只限拍照,請勿休息”。然而,有些遊客對這一提示熟視無睹,仍坐在乳香樹下休息。有位上海老伯看不下去了,主動當起“文明監督員”,讓這些不文明遊客離開乳香樹。面對記者的詢問,老人笑著説:“沒辦法,我這人喜歡多管閒事,每次進園我都要提醒其他人注意文明。”多好的一位老人,一邊以遊客身份參觀世博園,一邊把提醒他人注意文明視為己任,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他當‘小白菜’,我做‘後勤兵’。”這是上海市民胡國榮説的話。黎旺明同學從重慶來到上海擔任世博志願者,在胡國榮一家的熱情邀請下,住進了胡家。胡家不僅讓他住好,還努力讓他吃好。每天晚上,在園區累了一天的黎旺明一回到“家”,胡國榮就立即端出豐盛的飯菜。“家裏住了個志願者,他當小白菜,我做後勤。”胡國榮笑著説。為世博服務的“小白菜”,本身也需要“被服務”。為志願者提供食宿的胡國榮一家,其實只是為“小白菜”提供“後勤服務”的一個縮影。像這樣發生在“小白菜”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同樣很感人。
(解放日報孫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