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期間,借世博東風行“貿促”、“推介”之實的國家、團體著實不少。要從如此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沒點“個性化”的東西,還真行不通。於是,來世博搞“推銷”的國家都力求拿出本國的“殺手锏”,從而吸引中國企業的注意力。
“橋梁派”代表:
西班牙 葡萄牙 愛沙尼亞 塞普勒斯
“去年,葡萄牙國際貿易遇到困難,對其他國家出口額縮減,但是保持對中國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0%。”葡萄牙經濟與創新部部長若澤達席爾瓦如是説。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歐盟國家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明顯增加。這大概是“橋梁派”代表多出自歐盟的原因。
“橋梁派”國家的招商促貿“妙招”是依靠先天的地理優勢。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大區投資促進局打出“招牌”——加泰羅尼亞,通往歐洲的大門。
葡萄牙擅打葡語區牌。葡萄牙經貿投資促進局主席巴西裏奧奧爾塔總結,葡萄牙是中國企業進入歐盟市場的切入點,也是進入説葡語的非洲國家和巴西市場的平臺。
愛沙尼亞和塞普勒斯直接強調地理優勢。愛沙尼亞希望借“離中國最近的歐盟國家”這一地利優勢,搭建中國與歐盟和俄羅斯的物流“橋梁”。塞普勒斯則把投資促進活動直接命名為“塞普勒斯——歐洲與中東間的橋梁”。
“資源派”代表:
墨西哥 智利 俄羅斯 哥倫比亞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加速發展,中國企業海外尋求資源共同開發和利用的步伐也在加快。有時候,資源的吸引力堪比高科技。
在資源派代表中,墨西哥最直白。世博期間,該國專門在墨西哥館舉辦了一個“礦業周”,盛情邀請中國礦企去墨西哥投資開發各種稀有礦種。中國企業到墨西哥“開礦”,竟然還能享受各種優惠。
智利相對含蓄些,推介林業及林業産品的同時,不忘夾帶推介特色食品。
中國的傳統貿易夥伴俄羅斯又是另一種姿態。俄羅斯工商會副主席弗巴斯特拉什科首先強調貿易目標。他稱,受金融危機衝擊後,俄羅斯希望借世博會促進中俄雙邊貿易額翻番。要想完成這個目標,重工業和能源將是俄羅斯仰賴的獨有優勢。
哥倫比亞在帶來總額180億美元的公共基礎設施所有項目的同時,更計劃下一步在中國推介能源和採礦業等特許經營項目。
“文娛派”代表:
黎巴嫩 突尼西亞 巴西 韓國
“世博會不是旅遊推介會”,不少專家學者不只一次強調。然而,不能否認,各國世博場館留給參觀者最直觀的印象往往是該國引人入勝的旅遊和娛樂資源。
有世博會如此大的遊客基數在,著重發展旅遊和文化産業的國家當然不會錯過好時機。
世博黎巴嫩館館長查理漢坦言,擁有6000年曆史的黎巴嫩就是希望通過參加世博會,吸引中國遊客前往黎巴嫩旅遊。
地處非洲的突尼西亞也不甘落後。該國旅遊部長薩利姆塔拉提利看到了“2020年中國將是世界出境遊第一大市場”這一美好前景,希望突尼西亞能夠搭上中國出境遊增長的順風車。在他看來,世博會是讓中國遊客嚮往突尼西亞的開端。
在“文娛派”中,巴西和韓國是兩個特殊的國家。他們的目的可不是簡單地推介旅遊。巴西國家館乃至阿雷格裏港城市案例館舉辦的所有活動幾乎都以推薦4年後的巴西世界盃為首要目標。韓國則圍繞著“文化立國”戰略,希望借助“韓流”在中國換取更多外匯。
“實力派”代表:
加拿大 英國 日本
在眾多希望分享中國經濟發展成果的國家中,有些國家慣於走“高端”路線。他們用來吸引中國企業的是前沿的金融服務、高科技含量的新技術。
這一派系集中在主要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在金融領域和科技領域往往具有傳統優勢。
以英國為例,儘管經歷了金融危機,英國仍然是老牌金融國家。該國在世博期間舉辦的上百場商務活動的目標,正是推進中英外貿結構向高端的金融服務、高科技等産業調整。
加拿大也有相應打算。該國國際貿易部部長彼得范羅恩充分展現了該國的自信。談到加拿大在世博期間的貿易周活動時,他毫不客氣地宣稱,加拿大是G7中最適宜投資的國家,“全球應該已經注意到加拿大穩固的金融實力”。
鄰國日本的“科技圖謀”也甚為明顯。日本國家館和日本産業館完全依託高科技,這些科技産品即使不能立刻轉為“貿易額”,也將是日本未來繼續搶佔中國高科技市場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