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企業參展

世博汽車館探求未來出行之道 暢遊天下不是夢

時間:2010-05-20 12:59   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上海5月20日電 題:世博探求未來出行之道:暢遊天下不是夢

  中新社記者 李洋

  上海世博會是一個描繪未來科技的交流平臺,各界共同為人類未來的出行方式出謀劃策,不僅使觀眾獲得耳目一新的感受,也極大推動了科技進步。

  最受關注的世博會企業館之一——上汽集團-通用汽車館的館長金麒博士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最大的出行問題是交通堵塞。他説,以中國為例,未來20年差不多有3億農村人口將進入城市,將給交通帶來很嚴峻的挑戰。

  金麒表示,另一個問題是人口的老齡化問題。未來老年人口將快速增加,而老人行動不便,在交通方面有特殊需求,如果出行上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那麼他們不僅在生活上困難,心理上也會有創傷。

  他還説,出行中的能源問題也無法回避。未來總有一天,石油等天然能源都會消耗殆盡,因此找到綠色的可持續能源就顯得十分迫切。

  在如此嚴峻的問題面前,未來出行是否有光明的前景呢?官員和專家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同濟大學交通工程系教授楊曉光對中新社記者説,要認清交通的本質是“人和物的移動”。隨著交通要素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找到人車路三者之間的有效協同十分必要。

  楊曉光提出了對未來出行的獨到見解:交通是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在一些條件許可的地方也可以發展“天然綠色交通工具”自行車。他表示,在理想的未來出行模式中,步行、公共交通會佔很大比例。

  金麒也認為,未來的交通工具將不僅僅單純為運輸服務,而是一個互動的智慧系統,老人、小孩和有特殊需要的人士都能夠擺脫各種束縛,充分感受自由出行的快樂。

  在上汽集團-通用汽車館裏,觀眾可以通過動感座椅體驗38米寬螢幕播放的暢想2030年出行的4D影片。金麒説,影片並不是憑空想像,而是27位科學家通過可企及的技術藍圖進行的描繪,是有科學依據的。

  金麒提醒記者注意影片的細節,例如道路立體分層、路面有熒光指引、車輛功能全面等。他説,人們對未來出行的考量已經有了清晰的圖景。

  尖端出行技術的交流探討在上海世博會上得到充分體現。歐盟最近在輪值主席國西班牙的世博館區內組織召開了技術研討高層論壇,官員和專家共同描繪未來綠色智慧出行的圖景。

  歐盟高級官員彼得弗萊斯(Peter Friess)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認為,未來出行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在於四方面:更安全、更智慧、更環保、更人性化,其中智慧化是關鍵,歐洲國家正在嘗試在此領域取得突破。

  在談到人性化的特點時,弗萊斯表示,這可以通過未來出行中的互動式智慧系統來實現——在道路上行駛的各種交通要素互不干擾,全自動系統幫助人們獲取道路資訊,避免交通堵塞。

  在環保方面,金麒説,未來的車輛將通過有機材料,從能源的消耗者轉變為能源的製造者,就如同植物一樣,不僅是綠色和可持續的,也為解決能源問題找到了出路,是很令人振奮的。

  “現在,有時候天不亮我夫人就要送孩子上學,孩子在馬路上玩就會覺得很危險。未來小孩大概不需要等到18歲拿駕照,可以直接開車,也不必擔心交通堵塞,生活空間會很寬廣,生活品質會有很大提高,”金麒説。(完)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