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實習生 滕芙勤 見習記者 張鈺蕓 報道
“成功的世博體驗應該是通過你的表現,讓遊客們悟出最簡單的道理。 ”對於世博上海企業聯合館館長顧抒航來説,整個形如“魔方”的企業聯合館所展現的不僅是上海的“前世今生”,她更希望遊客們能通過館內的互動體驗,了解到“城市昇華夢想”不僅是企業是政府的責任,而是每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最簡單的互動
“互動設計師説,人高度集中注意力體會一件事情是20分鐘,超過20分鐘就會開小差。 ”正因如此,遊客們在上海企業聯合館的觀展不會超過30分鐘,而等候時間不宜超過45分鐘。
為了增強排隊環節的趣味性,顧抒航在等候區的頂棚上,設置了會隨著觀眾拍手的節奏而變化的LED大螢幕,“中國人都比較含蓄,不會做奔放的動作,館內的互動都只是拍手、揮手這些簡單的動作,但效果真的很好。 ”
這些毫不費力的簡單互動背後,還有顧抒航更多的考量。 “等候區的LED螢幕只有在數百上千人共同拍手時,才會産生變化,十幾個人很難改變它的節奏。劇場內,每個人都揮動手中特別製作的扇子,就能看到一群群蝴蝶翩然起舞。 ”在顧抒航看來,採用這種“群體互動”的目的,不僅能讓遊客看到個人的影響力,同時,也讓他們了解到“城市昇華夢想”的過程應該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無論年齡、背景,都能從企業館中悟出這簡單的道理。 ”
除了這些簡單的互動,遊客們在館內還能欣賞到上海的滄桑變化,從幾百年前怡然幽適的小漁村,到紅墻黑瓦的石庫門,再到如今飛速發展的城市律動,上海的一年四季、“前世今生”在館內一一呈現。
自己做“總包”
這個記錄了上海“前世今生”的企業聯合館,其“建造之路”卻並不平坦。
2008年3月,上海國資委牽頭聯繫到顧抒航時,她就感到一種強烈的“危機感”。畢竟,像可口可樂、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上汽通用這些企業館,早在2006年就已成立了世博項目組。“比他們晚了兩年,我們接到任務的時候精神壓力很大。 ”
儘管“身經百戰”的顧抒航已然全程參與過上海特奧會開幕式的籌辦,擔任執行製作人;還擔任過上海國際田徑黃金大獎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可謂經驗頗豐,然而在世博項目的統籌規劃上,卻還是新手。
“當時參照了不少國家館、企業館,許多都是發了一個總包,交給布展公司來做,然而交鑰匙工程,對品質的掌控、設計理念的把握,要經過布展公司、分包公司、設計師等多級關係,最後還是決定自己來做。 ”對顧抒航來説,親力親為的“總包工程”的挑戰不僅源於精力消耗,更多的,還在於知識結構的挑戰。 “比如土建,每一個環節都會出品質問題。然而,幸運的是,找到了很多專家。 ”
“全明星”團隊
顧抒航所指的“專家”,不少都是業內資深的“大牌明星”,其中,不乏開創全世界享有盛名的體驗互動式設計概念,規劃了紐約藝術設計博物館、聖保羅大教堂、自由女神像整體管理方案的主設計師洛文博士,還有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主任,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主任的建築師張永和,還有連續八年負責格萊美獎、艾美獎、奧斯卡獎頒獎典禮的著名燈光師鮑比;文化學者余秋雨;負責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開閉幕式技術保障的解放軍總裝備部工程設計院院長周鳳廣等等。
這些“大牌”中,不僅有老朋友,也有新成員。對他們來説,多幾十萬美元並不是什麼大事,重要的是,他們覺得參與這個項目,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完成一件值得記憶的項目,具有特殊意義。 “要做一個成功的製作人,必須首先尋找最具合作精神的專業人士加入團隊,讓每一個成員在這裡找到歸屬感。 ”
如今,世博上海企業聯合館每天都迎來不少的遊客,他們每個人每一個小小的動作都能改變整個場館,“希望參觀者能感受到自己的一點點努力對社會、對環境、對地球的大大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