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園內的中國船舶館是個去了就不太想走的展館。這個浦西園區佔地最大的展館,外表看上去粗獷宏偉,而內涵卻不失柔情浪漫。
這個由江南造船車間改建的展館,是惟一一個專門以船舶和海洋為主題的展館。在這個144年前就成為中國工業基地的廠房裏、在那艘1851年就參加首屆倫敦世博會的船模“耆英號”前幻想未來,別有一種歷史的滄桑感和不斷進取的成就感。
海上城、海底城、航行城
座座新城誘人神往
地球上有71%的面積是海洋,在地球人口急劇膨脹的今天和未來,人類是不是可以往海上遷移?中國船舶館的想像出人意料地大膽。
“馬爾地夫、夏威夷那麼讓人嚮往,我們能否在海上造幾個這樣的島嶼與城市呢?”工作人員胡曉峰自問自答,“當然可以。你看我們設計的海上之城,所有的樓宇被固定在海上,樓與樓間可以通船,也可以架橋,人們可以自由地穿行。”大螢幕播放的影片顯示,入夜,海上之城華燈璀璨,燈光倒映在海面,波光粼粼。休閒時光,人們可以在海上城市特別開闢的海濱沙灘遊玩、運動,在星羅棋佈的遊艇碼頭駕船出海,或搭乘五星級的豪華遊輪環遊全球。
“還有海底之城,你看,它可以像陸地之城一樣,在海底建設。”被呈現的海底之城,猶如陸地之城一樣,華燈熠熠生輝,所不同的是,樓與樓之間有各式各樣的魚兒在遊蕩,人們出行要乘坐特製的深潛器。“那人們怎麼呼吸啊?”有觀眾問。“那時,制氧技術已很發達,不用擔心,人們可以像在陸地一樣呼吸。”胡曉峰這樣説。
最具想像力的,是航行城市。船舶館裏設想的未來之城可以航行到任何地方,永遠去四季如春的地帶。“一個城市就是一艘巨大無比的船,通常的船隻有幾萬噸、幾百萬噸,而這艘可以達到幾千萬噸,甚至更大。”講解員説。
墻面上,假想的航行之城不停地出現在人們的眼前:甲板上,有林林總總的大樓和能源工廠、飛機場,遊客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親手添加上學校、醫院、運動場、遊樂場等設施。而船艙裏,是各式各樣的住房和辦公室。
新興能源船、漂移農場船、兩棲觀光船
各式船隻一一曬出
因為海洋城市的出現,各式各樣的船隻應運而生。
為了解決海上城市的能源問題,新興能源船出現了。開採海底石油的海上鑽井平臺一個個拔海而起,而與之相伴的,是一艘艘30萬噸以上的煉油船,石油煉完,再通過一艘艘小船泊到任何需要的樓宇。還有新興的洋流發電船,這些發電裝置設于船舶之下,通過洋流驅動發電。
最令人長見識的,是一艘未來的概念船——漂移農場船。它是未來海洋城市的主要食品生産、供給基地。它集海水淡化、蔬菜水果種植、家禽家畜養殖以及食物生産加工等多種功能于一船,保證居民身處海上,也能吃到各式新鮮豐富的綠色食品。一位海軍首長看了這艘船激動不已:“這樣的船我們現在就需要啊。”
講解員説,“設計和建造漂移農場船這樣的船舶,我們已經擁有成熟的技術,只不過受經濟性的影響,現在還無人投資。”
要是在海洋城市呆煩了,還可以乘坐海上游樂船、兩棲觀光船週游世界。講解員説,遊樂船上有遊戲城與觀光大廳,有小型簡易的兒童樂園,還有部分人造沙灘和人造草地。“而兩棲觀光船又為觀光潛艇,既可以水上觀光,也可以潛入水下觀光。”觀眾看到它的兩側可以設置前後兩對水翼,形成類似于水下飛機的模樣,相當“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