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誌著這是一項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飛行試驗 人民網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10月12日訊 前方報道組報道:今天下午17時31分,航太員費俊龍從“神舟”六號飛船返回艙進入了軌道艙開展工作,這是我國實施載人航太工程以來,航太員首次進入軌道艙進行空間科學實驗,它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太飛行由“神舟”五號的驗證性飛行試驗完全過渡到“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飛行試驗”。
下午17時28分,北京航太飛控中心向航太員下達了“打開返回艙平衡閥”的指令。記者在飛控大廳的大螢幕上看到,航太員費俊龍將頭頂上方的返回艙平衡閥打開。在地面指令的引導下,航太員費俊龍從座椅上起身,打開艙門,很快進入了軌道艙。航太員聶海勝注視並確認費俊龍的每一項操作步驟,同時與地面控制人員保持著密切的聯繫。
據有關專家介紹,“神舟”六號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三個部分組成,其中軌道艙主要用於空間科學技術實驗。在我國首次載人航太飛行任務中,首飛航太員楊利偉在返回艙進行了21個小時23分鐘的飛行,沒有進入軌道艙工作。這次飛行中,兩位航太員脫下艙內壓力服,而後換穿工作服,打開返回艙艙門,使兩艙處於聯通狀態,航太員進入軌道艙。此外,他們還將在今後幾天的飛行中,在返回艙和軌道艙進行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包括穿艙試驗、工效學評價試驗、軌道艙飛船設備操作實驗等一系列重要科學實驗活動,全面考核軌道艙的設計水準,檢驗艙內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等關鍵技術的可靠性,為我國載人航太後續任務打下重要的技術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