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酒泉十月十二日電 (劉程 孫自法)時隔兩年之後,中國再次獨立自主地把自己的航太員送上太空。北京時間十二日九時整,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太發射場用“神箭”——“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將自行研製的搭乘兩名航太員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升空。
執行本次載人航太飛行任務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太員大隊航太員費俊龍和聶海勝,均為中國自行培養的第一代航太員。費俊龍一九六五年出生,聶海勝則年長一歲,都是上校軍銜。他們于一九九八年由解放軍空軍飛行員選拔為航太員,經過嚴格的基礎理論、體能、心理素質和專業技術訓練,都具備了執行載人航太飛行任務的綜合能力,各項成績達到全優。
按照預定計劃,費、聶兩位航太員將駕乘“神舟”六號飛船環繞地球進行多天的太空飛行,並開展多項空間科學試驗。
飛船在軌運作期間,將在北京航太指揮控制中心的統一調度和指揮下,中國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及所屬測控站和“遠望”號遠洋航太測量船隊,將對飛船進行持續跟蹤、測量與控制,通過航太員生理遙測參數和回傳圖像及話音通信,了解航太員的身體、生活和工作狀態。完成預定任務後,飛船將按計劃降落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的主著陸場。
這次載人航太飛行,還設置了多個應急救生區、陸上應急救生點和醫療救護網,在海上三個海域設置了應急濺落區。解放軍海、空軍和陸軍航空兵部隊,以及交通部出動了飛機和艦船在相應區域待命。
據介紹,本次發射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包括推進艙、返回艙和軌道艙三個部分,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則由該集團公司所屬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飛船和火箭在以往基礎上進行了多項技術創新,進一步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中國航太員科研訓練中心承擔了航太員的選拔、訓練任務和配套設備的研製,並對飛船生命保障系統進行了多項技術改進。中國科學院、資訊産業部等部門的有關單位,研製了船載儀器和地面測控設備。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指揮部有關負責人稱,這次飛行任務是中國載人航太工程“三步走”戰略進入第二步任務的重要開局,它將進一步考核兩名航太員在軌飛行五至七天的工作、生活和安全環境,進行有關空間科學實驗,為中國載人航太工程後續任務提供必要的科研和技術儲備。
“神舟”六號載人航太飛行是中國進行的第二次載人航太飛行,二00三年十月十五日至十六日,首飛航太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圓滿完成首次載人航太飛行,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成為現實,中國也由此成為世界上獨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載人航太技術的國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