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轉型升級 增強研發能力
培育中國創新型企業500強
記者:您一直強調,創新讓企業唱主角,目前我國的創新企業佔到了多大比例?下一步將如何創造條件支援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萬鋼:缺乏競爭力的經濟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轉型升級才是“牛鼻子”。近年來,我國企業研發投入不斷加大,研發能力不斷增強,企業正在逐漸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2007年全社會研究與開發經費有70.4%來自企業。下一步,我們還將積極創造條件,支援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大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落實力度,聯合有關部門共同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面向重點産業振興,構建一批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推進創新型企業建設,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形成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的優勢企業,培育中國創新型企業500強;依託轉制院所、行業骨幹企業和高等院校,加快建設一批企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實施節能減排和新能源創新産品規模化示範應用計劃,推動産業升級和結構調整。
記者:如何保護受到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中小企業、高新技術産業?
萬鋼:我們將啟動技術創新工程,綜合運用政策、資金、人才、技術、管理、公共服務等多元化的支援方式,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一是整合現有資源,形成面向企業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二是面向重點産業,建設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三是加大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援。在此次金融海嘯中,高技術産業和國家高新區的企業也受到了衝擊。但有些産業如動漫、軟體、太陽能、風力發電等呈現出逆勢上揚的趨勢。下一步要充分發揮高新區的集聚、輻射和帶動作用,加快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資訊、航空航太等戰略性産業,形成産業集群,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支撐區域經濟增長。
圍繞關鍵領域 突破關鍵技術
讓更多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記者:改善民生是科技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那麼,您認為應該採取怎樣的行動措施,使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大眾?
萬鋼:擴大內需,最大潛力在農村;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基礎支撐在農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難點在農民。為了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我們啟動實施了農村科技創業行動,加強城鄉統籌,引導科技資源和要素向農業農村轉移;加強農村資訊化和科技特派員工作,推廣農業新技術;開發應用設施農業新技術,實現穩産高産;建設特色産業基地,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鏈;實施“糧食豐産”科技工程,保障增産千億斤糧食的科技供給。與此同時,我們還推出了一系列與民生相關的重大科技工程,如實施改善人居環境科技行動,推廣節能省地宜居住宅等先進適用技術;繼續實施全民節能減排科技行動,加快研發推廣節能減排技術、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和生態修復重建技術;加快推進全民健康科技行動,重點在基層和社區衛生系統,推廣新型數字化醫療技術和設備;加快實施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動,加大公共安全科技支援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