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海峽西岸”
 
 
 
視頻:閩臺農業合作結碩果 嘉賓:楊邦傑 陳家驊

  時間:2006-03-04 13:41    來源:     
 
 



點擊打開《從北京看西岸》
視頻

東南衛視3月3日18:45播出;3月4日11:38重播。

  本期提要:這是海峽兩岸農業合作交流的一大成果,這是海峽西岸新農村建設的一大優勢。

  本期話題:《閩臺農業合作結碩果》

  本期嘉賓: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致公黨中央副主席楊邦傑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政協副主席陳家驊

  主持人:觀眾朋友您好,歡迎收看《從北京看西岸》,政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今天在北京開幕,再過兩天三月五號,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也將如期召開,那麼從今天開始《從北京看西岸》欄目將推出“兩會”特別節目《海峽西岸乘春風》。我們都知道今年“兩會”大家關注的一大焦點就是國家的“十一五規劃”。在中央的“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區的經濟發展”,並且將這一條寫在了關於發展兩岸關係的章節中,由此可見閩臺關係在兩岸關係中的突出地位。根據有關數據顯示,福建利用臺資排在全國第三,而引進臺灣農業資金則是連年排在全 國第一,而閩臺農業合作則是福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大優勢,所以,我們今天的話題就是圍繞著“閩臺農業合作”來展開,兩位好。我們知道陳主席對閩臺農業合作應該説是相當了解了,那我不知道今年“兩會”上您有沒有相關的提案?
 
  陳家驊:今年我們按照中央五中全會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的精神,來加強閩臺農業的合作,來促進福建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業建設這樣的提案。

  主持人:我知道楊副主席其實還有一個身份,您是農業部農業規劃設計院的副院長,可以説對農業方面有十分精專的研究,那我是想知道,您去過福建嗎?
 
  楊邦傑:去過,去過福建兩次,沿著整個福建都走了一圈了農業是地域性很強的産業,所以福建在這方面很有優勢,閩白農業有他的優勢,這個農業又是一種文化,所以這種文化溝通閩臺,對兩岸的關係的促進是很有它的特殊性又有他的地域性,所以對兩岸的農業交流經濟交流和文化交流都會帶來深遠的影響。

  主持人:我給大家看一件東西。這個東西叫黃金果,您看一下這個,您看它好像是假的,好像是蠟做的,其實它是真的,看著是挺好吃的樣子,像是水果,其實不是,它是一種觀賞植物這個呢就是福建從臺灣引進來的品種,而且春節的時候在廣東香港甚至是東南亞一帶都特別的走俏,取一個吉祥的意思,叫黃金果,挺有意思的這個,這個應該是成果之一?

  陳家驊:對的,我們引進了臺灣優良的品種,比如我們現在品種引進了1500個品種,其中有將近150品種,已經在全省推廣,在市場上發揮很好的效益。

  主持人:為什麼我們的合作會有這樣的成果出現呢?

  陳家驊:我想這裡面要從福建的“五緣”的優勢來講,因為福建在歷史上跟臺灣是非常密切的關係,我們雙方的從農業來講,我們的地理氣侯,自然資源都非常接近的,再加上我們文化上面,語言上面,血緣上面,親緣上面,所以農業它是深入到千家萬戶的,所以我們文化語言的背景我們都非常的融洽,為我們兩方的合作提供非常好的基礎。

  楊邦傑:中央的決策也是很重要的,這幾年我們比如説以前兩岸農業交流的話,中央一直也想辦法促進這個東西,就是農業部也有臺灣兩岸交流的辦公室,促進了這方面的工作,最近把整個福建都作為兩岸農業交流的實驗區,像這些重要的決策,對臺灣的這種重要的政策,這些也促進了兩岸農業的交流。

  主持人:去年5月份的時候,臺灣的水果經過海運然後順利的到了福州的馬尾,目前福建正在積極的著手建立一個兩岸的農産品貿易集散地,特別是現代的流通體系,那我想知道,福建在兩岸的農産品貿易當中它能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陳家驊:我想可以扮演一個很重要的,作為一個物流集散的中心,輻射的中心,因為福建有一個從物流來講我們跟金門馬祖我們有小三通,現在農産品有很多是鮮活的,他要求要快捷運到。
 
  楊邦傑:小三通這條路線,使福建變成農業的集散地創造了其他地方所不可比擬的一種優勢,其他地方他沒有這種優勢,沒有這麼大的生産基地,整個福建可以説都是兩岸農業交流的成果都在這兒有所體現,有所展示。

  陳家驊:第二個,我們福建企業家有很多是散佈全國各地的,是它這些企業家有很多市場窗口,人家講哪有中國人哪就有福建人,所以現在我們也很注意,這個把跟臺灣的合作,創作這種農産品的品牌,來開拓國際的市場

  主持人:像這樣,閩臺農業合作的這種模式,對於整個大陸的農業的現代化産業化來説,有什麼樣的借鑒價值或者是啟示價值?

  楊邦傑:我想在好幾個方面都是值得借鑒的,一個就是臺灣在品種方面,這個是有些獨特的品種,第二他管理的理念,産業化的這種理念,我覺得值得在全國推廣的,農業在全國應該説,閩在全國不是強項,但是他很有特點,它是一種文化,在精品農業方面,外向型農業方面,農村的建設方面,他要搞起來的話,以後會跟沿海做成一個榜樣,土地如此缺乏,農業要走精品的道路,要走有特色的道路。
 
  陳家驊:還有他區域化的佈局,産業佈局,現在農業生産一定要區域化的佈置,有了區域化的佈局,他才能規模化的經營,有規模化的經營才能産業化的管理,有産業化的管理,他必然會需求,就是高新技術,必然會有大的資金投入,進入良性的迴圈,所以這個整個管理的經驗,理念對於我們也是很好的借鑒。

  楊邦傑:閩臺農業合作也可以跟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新農村建設提供一些樣本,首先他應該是産業型的,要強調他這种經濟功能,第二他應該突出生態功能,一種休閒型的,因為城市比較密集,人口比較集中,土地又比較缺少,記者:也是環境友好型的?楊邦傑:對,第三必須是科技示範型的,有帶動功能,第四就是文化型的,在福建很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保留地方特色的文化,保留這種傳統,那麼對於沿海發達地區的新農村建設,那還是相當有示範意義,而且還有前瞻性。

  主持人:今年最熱一個話題,尤其在兩會期間,我想會成為一大熱點就是新農村建設,閩臺農業合作可以説是福建建設新農村的一個優勢,福建下一步應該怎麼走?

  楊邦傑:就是要建立兩岸的合作的協商機制,比如行業協會對兩岸合作的協商機制,現在還是,現在這種協商機制還是不是很健全,要是這方面做的很好的話,閩臺地區,整體在區域的農業佈局方面,進行一些規劃,進行一些好好的策劃的話,那麼我想這一邊的農業發達起來對於産業升級,對於外向型農業,提高了各級競爭力的話,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主持人:好,感謝兩位參與我們的討論。合作共贏是一個世界潮流,也是海峽兩岸的共同選擇。中央對於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支援,對於福建在服務祖國統一大業中的前沿平臺地位的肯定,無疑會為閩臺之間開展更加緊密的交流合作創造了更多機會,營造更好的環境。兩岸人民求和平、求合作、求發展的願望是擋不住的,閩臺農業合作必定能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好,也感謝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收看今天的節目,再見。 

《從北京看西岸》——遠觀,另一種精到

  《從北京看西岸》是福建廣電集團新聞評論部製作的一檔“高端”電視論壇,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進程中應運而生。走進節目的是中央和國務院各部門官員、北京高校及中國權威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他們從全國乃至全球的視野,發掘正在福建發生的新聞事件,揭示其在全國大背景中所蘊涵的價值、意義和影響。



楊邦傑、陳家驊為《海峽西岸乘春風》節目簽字留念。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