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報告解讀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

  時間:2007-11-07 17:12    來源:大眾日報     
 
   

     

      關鍵詞:又好又快 公平正義 文化建設 社會事業 生態文明 

      新要求的依據和條件

  黨的十七大報告根據新的情況和條件對奮鬥目標提出了新要求,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這五年,我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建設步伐加快,城鄉人民生活顯著改善。我們在各個方面都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新歷史起點出發,需要對奮鬥目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因此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轉變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的新要求。

  二是經濟發展的約束條件發生了新的變化。主要表現在:由於長期存在的主要依靠增加物質投入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還在延續,在經濟發展速度加快的條件下必然導致一些資源的供求矛盾以及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更為突出;在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也在發展。這些既是制約今後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結構性矛盾,也是在奮鬥目標中提出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等新要求的針對性所在。

  三是黨的執政治國理唸有了新發展。十六大以來黨中央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深刻總結國內外的發展經驗,根據我國發展新階段的客觀要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戰略思想。黨的十七大報告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提出的五個方面新的更高要求,集中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把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和基本精神貫徹落實到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各個方面。

  四是人民群眾對改革發展有了新期待。進入新世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除了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對外開放方面的階段性特徵之外,還表現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紮實貫徹,同時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適應新階段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黨的十七大報告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是黨的十七大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經濟建設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指針。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在我國經濟發展取得偉大成就的同時,需要清醒認識到,我們也面臨很多新矛盾和新挑戰,針對這些矛盾和問題,為了更好引導我國經濟發展,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了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六個方面的新要求。

 
編輯:李艷波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