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評社今天發表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蔡逸儒的署名文章説,4月下旬,兩岸關係有重要進展。先是海基、海協兩會在南京召開第三次陳江會談,達成具體協議,接著世界衛生組織傳真邀請臺灣以中華臺北觀察員身份派團參加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年會。由於兩件事情都有深遠的政、經意涵,各國駐臺官員及國際媒體都相當重視。 文章説,一般説來,連在臺的外國人都已看出臺灣今日處境的艱難。臺灣經過李登輝、陳水扁兩人十多年的“亂政鎖國”,把一個好好局面玩成這樣,直讓有識之士要搖頭三嘆。古人有言,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話一點不假。
關於陳江三會,雖然部分議題仍待進一步協商,民進黨仍有相當程度的批評,説是該守的沒守,該爭的沒爭,但整體來説,大家多半認為臺灣所得不少,並未失分,甚至是大陸讓步較多。事後的臺灣民意調查數字顯示,44%的民眾對於陳江會談結果表示滿意。難怪馬英九當局要説,成果豐碩、大有斬獲。
在世衛年會方面,雖然反對黨照例仍有意見,事後馬英九發表談話,民調也有90%以上加以肯定,這些都可以做為證明。
至於為何兩岸關係會有如此重大的轉變,筆者相信,這其中至少有下面幾個理由:一是馬英九的當選以和他所採取的兩岸政策,二為兩岸互信的增強,三是胡錦濤總書記的和平發展政策,四為中國大陸綜合國力增強以及隨之而來的自信,五是國際社會對於兩岸關係改善的鼓勵以及樂觀其成的態度。缺一不可。
但是,大家也不必因此就對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抱持著童騃性的樂觀,國臺辦主任王毅所説,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一個發展過程,不會一蹴而就可為佐證,畢竟事情發展越到後來問題將更形艱巨、困難,且不説高階政治的敏感問題無法克服,即使是經濟議題也會牽扯到更多的實際利益,這不是單純的表達善意、理解與誠意就能解決的。 (作者蔡逸儒,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山所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