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協黨組書記:記者要做提高民族素質的推動者

時間:2010-03-12 13:29   來源:新華網

中國記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翟惠生(資料圖)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任沁沁)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記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翟惠生12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暢談對兩會新聞報道、新舊媒體競爭共贏、記者職業素養等問題的看法。

  兩會報道要快,更要深

  “現在的兩會報道有一個問題,很多記者把焦點和話題聚集到明星和名人頭上。固然他們有更強的放大效應,但如果只追星,就矮化了兩會。”翟惠生説,由於兩會新聞以觀點性新聞為主體,如果是名人加上觀點,很好;若是單純炒作,就偏離主題了。

  “兩會報道要更多地關注觀點性新聞,關注國計民生,向百姓解讀國家大事,把民生問題放在國家大計的框架內討論。”翟惠生説。

  “兩會報道,由於時間緊湊,必須搶佔第一落點,快速出稿。快不代表膚淺,快和深也也可以畫等號。能否快到點上是關鍵,要速度,更要深度。”他説。

  “面對採訪對象,要學會平視,這是大記者的風範。”翟惠生説,不能採訪基層代表委員就俯視,採訪明星代表委員就仰視,否則就不叫求真。“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眼光必須客觀。人人都應該追求當大記者。”

  “記者是一個綜合體,要達到境界,才能寫出大文章,有歷史縱深感的深度解析報道。”他説,好記者要有政治功力、政策功力、看人的功力、社會的功力,正如演員唱戲,有喊戲、唱戲、説戲三個階段,達到“説”戲的自如境界,就進入自由王國了。

  網路、傳統媒體應該在競爭中融合共贏

  “隨著高科技帶來的社會進步,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網路,了解、發佈資訊。一個人所站的高度和他的知情度成正比。”翟惠生説,人本來就是社會的組成者,但如果人人都成為積極的社會參與者,就是社會的進步。

  記者應該成為這種進步的推動者。翟惠生説,記者要通過對部分真實進行判斷和篩選,給社會還原出一個個整體的真實、全局的真實,這是一種重要的使命。

  “網路媒體和傳統媒體的競爭激烈,這個態勢要承認。但競爭的同時,也可以達到融合共贏。如果傳統媒體善於借助高科技手段提高自己的傳播能力,就是勝者。資訊化時代,傳統媒體作為內容提供商,不能單靠印刷報紙傳播,要靠網路。”翟惠生説。

  不過,他認為,網路儘管傳播速度快,但相當一部分目前尚缺乏主流價值。“一個主流媒體要具備三個要素:擁有受眾、有效傳播、主流價值。”

  “部分網路媒體有受眾,也實現了有效傳播,但沒有主流價值,即自己的旗幟;可能今天亮出一個觀點,明天就立即自我推翻,出現完全相反的觀點。”翟惠生説,由於一部分網路媒體沒有自己的主流價值,所以只能是個“資訊大超市”。如果網路媒體能逐漸形成主流價值,將是一種大進步,“我們期盼這種進步”。

  “而傳統媒體,若善於借助網路等新媒體提高傳播能力,也是進步。”他舉例説,譬如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在這方面就先走一步,立體地全方位地發展自己。“科技越進步,世界資訊化的速度越加快,誰能先行半步,就佔據了話語權和主動權的先機。”

  比較“新華網”、“人民網”等主流新聞網站與一些門戶商業網站的生存發展狀態,翟惠生説,新聞網站按照打造主流媒體的目標發展,而商業網站按照“資訊大超市”模式發展。“一個階段以後,人們會看到,有主流價值的新聞網站,將是最後的勝者。”

  “開始吸引人的眼球的,不一定是最後的勝者。歷史進程中,將逐漸更新淘汰。”他舉例説,從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10年間誕生了很多報紙,一個部委辦一到幾張,而今,這些報紙中的大部分處於“因為存在,只能求生存”的狀態,偏離了“因為擁有市場,才可以生存”的規律。

  “下一步新聞出版體制改革,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逐步解決這些問題。”翟惠生説。

  記者是凈化環境的推動者,也是參與者

  “新聞人的職業道德,和其他領域的職業道德相比,作為社會的基本道德是有共性的;但它又有特性,記者手中有筆、有鏡頭,傳播效果會幾何倍數地放大。”翟惠生説。

  他認為,現在的記者,很多都是獨生子女一代,成長生活環境和以前大不相同,進入媒體之後,獨生子女的優勢劣勢都充分反映出來。媒體的各級領導要不斷引導他們,怎麼做人做事,怎麼融入社會。

  “社會環境需要凈化,記者既是凈化環境的推動者,也是參與者。作為推動者,要用手中的筆和鏡頭親身經歷、感化和引導社會,提高一個民族、一代人的整體素質;作為參與者,要在凈化社會的過程中,凈化自己。”翟惠生説。

  他認為,“‘記者’這兩個字是神聖的,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要在大腦中有清晰的判斷。新聞頭腦應該比別的頭腦更敏銳,更有洞察力。”

  “記者是否成功,關鍵看悟性,悟性來源於勤奮。很多人勤奮,不一定開悟;開悟的人,一定是勤奮積累的爆發。”翟惠生説。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