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不在場的民意"同樣得到重視

  時間:2009-03-12 13:18    來源:新華社     
 
 

  春風染綠,萬物復蘇。在3月12日我國第31個植樹節到來前夕,“保護好青山綠水”“經濟增長絕不能犧牲良好環境”……正在北京出席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的生態提醒,讓人感到濃濃的春意。

  “毫不鬆懈地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工作”“實施重點防護林、天然林保護和京津風沙源治理等生態建設工程,保護水、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環境”,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些資訊,讓代表委員在關注金融危機的同時,也更加關注國土綠化、正確處理發展和保護的關係問題。

  全民攜手 共建秀美山川

  “我是喝黃河水長大的,很關注家鄉甘肅的生態狀況。在甘肅,尤其是隴中一帶,自然生態自古脆弱。我呼籲全社會能給生態脆弱地區更多關注和幫助。”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朱軍,心繫西北生態脆弱地區的百姓生活環境。

  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介紹,近年來,國家大力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力度,甘肅、青海、寧夏等生態脆弱地區環境大大改善。據統計,2008年全國完成造林477.1萬公頃,同比增長22.1%。長江流域等防護林體系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等重點生態工程效果顯著,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實施30年來,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2446.9萬公頃,甘肅、寧夏、內蒙古等省區沙化土地治理面積大於擴展面積。科爾沁、毛烏素、渾善達克沙地沙化擴展趨勢實現逆轉,百姓生産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尤其在去年,林業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黨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於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後,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林改並確權的林地佔集體林地的50%,大大調動了百姓積極性,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得到加強。

  青山披綠,與百姓的生活品質密切相關,需要每位公民的參與。據統計,截至2008年底,全國共有115.2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植樹538.5億株。

  全國政協委員倪萍説:“每年植樹節我都會去參加義務植樹,而且是帶著孩子去,要讓孩子從小就樹立公民履行植樹義務的意識。我們國家需要植樹造林的地方太多了,全民義務植樹必須長期堅持下去,而且要發動更多人參與進來。”

  青山綠水也是政績

  在此次兩會上,很多代表委員批評,一些地方幹部把自己的政績看得比百姓的生存環境重要,把高耗能、重污染産業打造成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的“金字招牌”,這種“撿到籃裏都是菜”的發展思路,不符合科學發展觀,損害了可持續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林業廳廳長劉禮祖表示,一些地方要造福一方無可厚非,但不能危害當地群眾和子孫後代的利益。擴大內需要多做既能促進經濟增長,又能保護生態環境,為子孫後代造福的“德政工程”,青山綠水也可以是政績。

  全國政協委員、雲南省麗江市副市長楊一奔表示,優美的自然環境,對於麗江等全國很多生態旅遊城市來説是生存之本,要把生態保護作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重點林業建設工程,保護和改善生態,同時,要探索建立生態補償長效機制,為子孫後代留下永遠的生態綠洲。

  擴大生態內需 建設生態文明

  “中國正以歷史上最脆弱的生態環境承載著歷史上最多的人口,擔負著歷史上最空前的資源消耗和經濟活動,面臨著歷史上最為突出的生態環境挑戰。”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江澤慧委員指出,中國不能再重復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傳統發展模式,必須在全社會倡導綠色生活,推進綠色發展,共建生態文明。

  “在當前內需不振的條件下,啟動‘生態內需’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正當其時,應採取措施把造林綠化等生態建設作為國家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劉禮祖代表説,從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油茶列入良種補貼範圍,到國家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中節能減排和生態工程建設投資佔到2100億元,説明國家已經開始並正在實施“生態內需”的策略。

  對於如何建設生態文明,江澤慧委員建議,要推動綠色生活,遵循“5R”原則,即“節約資源,減少污然(Reduce);綠色消費,環保選購(Reevaluate);重復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類回收,迴圈再生(Recycle);保護自然,萬物共存(Rescue)”的“5R”原則。同時,促進綠色發展,以節能減排,環保降耗為手段,以調整産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發展迴圈經濟為路徑,推進科學發展。

  “生態文明是繼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之後的一種更高級、更複雜、更進步的人類文明形式和社會形態,也是人類社會發展所共同追求的目標。我們要運用生態文化的力量,把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各項任務落實,讓生態融入生活,穩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江澤慧委員説。(記者于文靜、林艷興、毛曉梅)

 
編輯:楊雲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