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轉“危”為“機” 突破“就業寒流”

  時間:2009-03-03 11:00    來源:光明日報     
 
 

  ●在金融危機下需要對就業觀進行梳理和更新

  ●武漢大學畢業生簽約率比去年同期還高0.7%,大學生就業難中,有業不就,是突出的一個方面

  ●當前急需一種機制,使農民工有效組織合理流動,而不是靠個人盲目自發流動

  2009年,高校畢業生總量達到歷年之最,加之歷年累積,今年加入就業大軍的高校畢業生達到710萬人。而持續蔓延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正在加大,隨著外貿企業訂單縮減,一些農民工就業困難,提前返回農村。兩會召開在即,大學生、農民工就業問題也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

積極應對就業難

  “今年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大學生的供給擴大了許多,而需求因為遭遇國際金融危機而嚴重緊縮,從目前的態勢看,影響還沒有見底,緊縮也沒有到底,需求總量很不樂觀。”武漢大學校長顧海良代表非常關心就業難問題,“不過,我們對這一形勢估計很充分,大家也形成了共識,千方百計解決大學生和農民工的就業難問題。”

  宋曉是遼寧某大學應屆畢業生,接受記者採訪時,他笑稱自己正巧趕上了“寒流”。“為找工作,我從瀋陽轉戰大連,現在又轉戰北京,雖然還沒有找到‘東家’,但心裏還是有底的。這期間國家出臺了許多政策,我很關注,覺得可以從這些政策中調整自己就業的方向。我給自己一個目標,就是先就業,我相信,我一定能實現這個目標。”

  的確,從去年底開始,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促進就業政策陸續出臺。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對當前農民工就業困難和工資下降等問題,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安置好農民工,努力增加農民的務工收入。”今年2月發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提出一系列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和中小企業就業,鼓勵自主創業,鼓勵骨幹企業和科研項目單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而去年11月政府公佈的總額超過4萬億元的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刺激方案,更為促進就業打下強心針。

  “我們看到,各地和有關部門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系列活動、就業援助系列活動等,可以説,全國上下已形成了積極應對就業危機的態勢,這是非常好的。”顧海良代表説。

理性對待就業難

  就業難,究竟難在哪兒?代表委員們都有著深入的分析。

  “現在有數據説農民工失業達到2000萬人。其實,這個數字是根據150個村的抽樣調查推算的,我認為有些誇大,實際人數可能沒這麼多。”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成貴委員説。

  作為福建省泉州市副市長,黃維禮委員掌握的情況佐證了李成貴委員的判斷。“泉州歷來被用工荒困擾,每年用工缺口達到20萬人,今年這一狀況有所緩解,因為受經濟危機影響,一些在廣東等地無業可就的農民工來到泉州就業。但即使如此,我們仍有幾萬人的用工缺口。另外,新一代農民工和老一代農民工不同,他們傾向於在沿海城市找一份待遇高條件好的工作,這和壓根找不到工作是有所不同的。”

  青海省政協副主席鮑義志委員也表示,在西部省份的青海,也很少有農民工無業可就的情況:“這與青海企業多為內向型、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很小有關。當然,青海農民工有春天播種完後再外出務工的習慣,可能就業高潮還沒有來臨。”

  “我們承認,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現在農民工就業的確出現了困難,但這種困難更多是區域性的。”李成貴委員説。

  “農民工就業難,主要在於沒有規劃好,協調好,資訊不對稱,當前急需建立一種機制,使農民工有效組織合理流動,而不是靠個人盲目自發流動。”黃維禮委員説。

  “武漢大學最近統計顯示,我們目前畢業生簽約率比去年同期還高出0.7個百分點。為什麼?很多學生看到就業形勢不好,不挑挑揀揀了。大學生就業難中,有業不就是很突出的一個方面,很多人把就業目標鎖定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有企業和外企,而基層、中小企業、廣大農村非常需要人才。我們不否認當前就業總量縮減,但就業觀的改變,理性分析就業難究竟難在了哪兒,對我們成功應對至關重要。”顧海良代表説。

調適心理樹立信心

  那麼,究竟如何應對就業難?

  李成貴委員説:“目前各地各部門有很多針對農民工再就業的培訓,我認為,農民工培訓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長期做,但對於目前的就業難並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功效。至於農民工創業,也受到資金、個人意願、創業能力、農村創業空間小的影響,效果難以預料。”

  在他看來,盡可能多提供就業崗位是當前的重中之重。他説:“從近期來看,我們在投資基建方面,可以選擇那些能夠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的項目,當然前提是要在經濟上合算,不能為了多就業,就不用機器,改用鐵鍬鎬頭。同時,要立足城市,儘量開放和開拓城市就業機會。其實,城市生活有多少不方便,就有多少就業機會。還有,我們要加快推進城鎮化,這是解決就業難的根本。”

  代表委員們認為,為大學生和農民工提供關心,提供服務也非常重要。李成貴委員説:“我們的輸出地要儘快建立起對農民工的動態跟蹤,掌握農民工在他鄉的就業狀況,如果出現困難,要及時地提供資訊,提供服務,幫助他們儘快就業。”顧海良代表説:“我們要特別關注那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農村家庭學生和城市零就業家庭學生的就業問題,為他們提供服務,提供支援。”

  代表委員們還認為,政府出臺的政策措施只是應對就業難的一個方面,當前情況下,還需要社會心理的穩定與理性,全國上下要統一思想,樹立信心,共度時艱。

  “我們要有一個正確引導。無論大學生還是農民工,危機面前心理調適非常重要。就像人生,有高潮也有低谷,這兩年辦事難,過兩年會好轉。我們現在面臨的是全球性金融危機,作為個體,必然要付出代價,我們要儘量緩衝,能做多少先做多少,等經濟復蘇後再充分就業。”李成貴委員説。

  “騎驢找馬,是一個很好的就業理念。”顧海良委員説,“比如將要進行的一些大型工程,需要大量農民工,但工程不一定集中在城市,提供不了農民工理想中的城市生活,這個時候,就要騎驢找馬,先做這份工作,等今後有機會再到城市就業。”

  代表委員們表示,就業難是一個老問題,但目前多方合力的態勢,體現了我們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也給就業問題提供了在機制、體制方面得以根本解決的契機。這次經濟危機,還必然對市場經濟下的就業觀進行梳理和更新。他們相信,經過這次危機的洗禮,經過多方努力,一個更良性的就業市場、就業體制將會建立起來。(記者 王慶環)

2009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

 
編輯:楊雲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