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2月25日北京消息 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幫助臺資企業解決實際困難,部分省市採取了一系列支援臺資企業發展的具體措施。
國臺辦今天舉行新聞發佈會,新聞發言人范麗青就有關地方出臺多項措施協助臺資企業發展的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范麗青説,為幫扶臺資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各地,特別是臺資企業較集中的省、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分別制定了幫助臺資企業克服困難、持續發展的政策措施。
福建:提供一系列政策法規支援
福建省出臺了《關於扶持中小企業經營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推進閩臺金融合作先行先試的工作方案》、《福建口岸部門進一步服務台資企業若干措施》、《關於做好臺灣同胞醫療服務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臺商子女在閩就讀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措施,下一步還將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為臺資企業在技術創新、融資擔保、開拓內銷市場、發展品牌和人才引進等方面提供法律支援,幫助臺資企業化解危機、解決困難。
同時,福建省有關部門組成了本省臺資企業轉型升級服務團,已于2009年1月5日舉辦了首場政策輔導活動,受到了在閩臺商的好評。
廈門市財政對成長型中小臺資企業融資給予30-50%貸款貼息,提供1000萬元人民幣設立“廈門市中小企業風險補償基金”;福州市馬尾區投入佔全區技改資金總額41%的專項資金,用於重點扶持區內一批技術先進、能形成自主智慧財産權、産業化前景良好的臺資企業。
廣東:加大支援 減輕負擔
廣東省於今年1月出臺了《廣東省支援港澳臺資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加快轉型升級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加大財政支援、減免企業稅費、簡化審批手續、支援技術創新、加強金融服務及就業服務、優化市場環境、保障水電煤氣供應等具體措施。
東莞市制定並實施了《關於進一步支援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的方案》,在機制、輔導、融資、人才、資訊等五個方面積極構建服務平臺,為支援臺資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全面具體的幫扶措施。同時,東莞市將用五個“10億元”分別設立産業轉型升級、中小企業和加工貿易企業融資、“科技東莞”、“商貿東莞”專項資金以減輕企業租費負擔。
深圳市出臺了《深圳市信用創新再擔保體系構建方案》,由市政府出資3.6億元擔保保證金,以滿足企業信用擔保貸款需求。
江蘇:提供貸款和擔保
江蘇省也積極採取各種措施,幫助企業應對危機。如南京市與上海銀行南京分行簽訂協議,將在兩年內向臺資企業提供30億元人民幣貸款。昆山市制定了《關於推進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政策(試行)》,在融資渠道、財政扶持、技術創新、人才引進、經營環境等多方面切實支援和幫助臺資企業轉型升級,並注資2億元成立非營利性擔保機構,為成長型中小臺資企業提供擔保服務。
浙江:支援臺資中小企業融資貸款
浙江省臺辦和省中小企業局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支援省內臺資中小企業融資貸款。按照協議,將允許省內臺資中小企業通過浙江省中小企業創業融資平臺,以“打包貸款、統借統還、抱團增信”方式進行融資,並將為臺資中小企業提供專期融資服務,建立浙江省臺資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制。今年2月份,浙江省有關銀行已與7家臺資企業簽訂總額達5.6億元人民幣的融資合同。
重慶:予以多方面優惠扶持
重慶市也將於近日公佈多項措施,在融資、財稅、科技創新、臺灣專業技術人員執業等多方面對臺資企業予以優惠和扶持。如成立註冊資本金規模為10億元人民幣的臺資企業融資擔保公司;對臺資企業申請技術創新、節能減排融資項目,政府給予貸款金額1%的貼息優惠;將在渝臺資企業生産的高技術新産品、新設備納入政府採購範圍;對落戶重慶臺灣資訊産業園、臺灣農民創業園、臺商工業園的臺資企業,給予企業所得稅15%的優惠等。
范麗青最後表示,這些服務將會有利於幫助臺資企業轉型升級,應對金融危機。(高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