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兩會述評:挑戰確實嚴峻 機遇依然存在

  時間:2009-03-09 08:0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8日電 題:挑戰確實嚴峻 機遇依然存在——新華社記者兩會述評

  新華社記者 劉健 劉錚 周英峰

  3月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參加江蘇團審議時指出,當前的國際國內形勢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一句話是挑戰確實嚴峻,再一句話是機遇依然存在。

  “胡錦濤總書記的判斷,提醒我們既要增強憂患意識,又要堅定必勝信心。”連日來,“挑戰”和“機遇”成為兩會上的熱詞。

  “國際金融危機還在蔓延、仍未見底;經濟增速持續下滑,已經成為影響全局的主要矛盾……”政府工作報告在分析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後指出:今年是新世紀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

  “‘挑戰確實嚴峻’這句話切合很多企業的實際。”全國最大的摩托車整車出口企 業隆鑫集團的董事長涂建華代表説,“去年不少摩托車企業停了30%的生産線,而今年國際市場訂單仍未有明顯回暖跡象。”

  國際金融危機仍在發展,並向實體經濟蔓延,嚴峻的挑戰首先來自於此。今年,發達經濟體經濟預計將出現二戰後首次負增長。中國外貿依存度已接近70%,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不可能“獨善其身”。

  向大會提交的議案提案中,分組審議討論時的現場發言中,代表委員們表現出強烈的憂患意識。唐志國代表説:“當前最大的困難是經濟增速下滑。去年,經濟從上一年的13%回落到9%,其中四季度僅增長6.8%,連年高增長的財政收入也出現負增長。一些行業産能過剩,部分企業經營困難。”

  受到衝擊的不僅僅是工業企業,農業穩定生産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也在加大。“紡織企業出口減少了,棉花價格也一下子從每公斤6元多降到了4元多,農副産品出現了賣難、掉價。”來自湖北省監利縣新溝鎮的全國人大代表朱建華的“棉花賬”令人憂慮。

  經濟的回落帶來的最大民生難題是就業。2000萬失去就業崗位的返鄉農民、830萬城市下崗失業人員、610萬高校應屆畢業生,使就業形勢異常嚴峻。

  外部的衝擊使得長期制約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同時,一些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尚未根本緩解,社會保障、教育、醫療、收入分配等方面問題亟待解決。

  形勢十分嚴峻,挑戰前所未有,但是也要看到,挑戰與機遇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兩會代表委員們表示,總書記“機遇依然存在”的判斷,讓我們進一步深刻認識到:越是比較困難的時候,越要看到積極的因素,越是要堅定發展的信心。

  “在全球金融危機面前,中國充分發揮了自己的體制優勢。”嚴琦委員説,社會主義大國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國際金融危機出現後,中央決策果斷,各地紛紛響應,全社會迅速形成“危”中求“機”的共識。

  機遇不是等出來的,往往是在困難中逼出來的。“在此次危機中,最先倒閉的往往是技術水準低、産品附加值低的企業。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是我們多年想做卻沒做成的事,危機加速了這種調整的過程。”王越代表從危機中看到亮色。

  世界經濟發展的規律表明,每一次經濟危機之後,都會伴隨一次新技術革命。在危機中一些企業關停倒閉之時,往往也有一批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企業逆市增長。2008年,廣東格力電器利稅增長50%左右。“這主要得益於格力十幾年來專注于自主創新。”集團總裁董明珠代表説,格力集團現在的機遇是研發全球第四代變頻空調技術,在全球市場上進入“全面進攻”階段。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快推進改革開放,進一步完善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才能從根本上轉“危”為“機”。“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一些深層次改革難以推動,很多是因為缺乏緊迫感,認識不到位不統一。這場危機帶來了壓力,也提供了歷史機遇。”東北財經大學校長艾洪德代表説。

  代表委員們建議,要通過深化改革破解發展難題,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全力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財稅體制、金融體制等關鍵領域改革。

  機遇常常青睞有準備的人,一個國家也是如此。雖然國內外形勢嚴峻複雜,但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題、經濟全球化和技術革命的趨勢沒有變,中國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趨勢沒有變,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和優勢條件也沒有變。面對調結構、上水準,抓改革、增活力的難得歷史機遇,中國有條件、有能力,也有信心、有措施。

  “改革開放30年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和企業競爭力的不斷提高,國內龐大的市場和廣闊的經濟發展縱深,讓中國應對危機、尋求機遇都有足夠的迴旋餘地。”王川平委員説。

  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中,中國出臺的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所有計劃”,注意把“保增長”與“調結構”緊密結合起來,在拉動當前經濟增長的同時,也為未來發展培育著新的動力。

  挑戰中孕育機遇,困難中點亮希望。“經過這場危機的考驗和洗禮,要使得中國經濟的品質、中國經濟的水準、中國經濟的競爭力能夠上一個新的臺階。”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的話充滿信心。

 

2009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

 
編輯:楊雲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