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春三月,“兩會”如約至。全國人民目光聚焦“兩會”,民意匯聚“兩會”,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可能提出什麼議案提案?2007年,究竟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話題?連日來,記者採訪代表委員、查看各種資料,發現人們提及最多的是十個關鍵詞。
物 權
物權立法既涉及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也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審議物權法草案,是今年全國人大的一項重要議程。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律師協會秘書長陳舒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自己能夠親身參與其立法進程,確實享受到了作為一個法律人的快樂……考察社會上對物權法(草案)提出的數萬條建議,我認為每一條都代表了一定人群的利益訴求。”
稅 制
儘快結束內資、外資企業兩套稅收制度並行局面,建立統一稅制勢在必行。審議企業所得稅法草案,是另一項重要議程。
全國人大代表南順姬對大會將審議的《企業所得稅法》表現出很大的關注。她認為,如果新稅法能夠實現“兩法合一”、“兩稅合併”,從整體上講,將有利於內外資企業實現公平競爭。
房 價
與物權法、兩稅合併這類由既定議程造就的熱點不同,民生話題一直是近幾年“兩會”上不衰的熱點。2006年,不少地方房市“高燒”不退。房價繼續成為今年“兩會”熱議的話題。
全國政協委員朱成鋼認為,各級政府可以用市場化手段來滿足高收入者的住房需求,但也要注意用非市場化手段,如財政支援來解決低收入群體的安居問題,以半市場化手段來解決普通百姓的住房問題。
就 業
代表委員對就業再就業問題會提出什麼更有效、更科學的解決辦法,值得社會期待。
全國政協常委朱永新在談到大學生就業時認為:目前部分大學生就業難,與專業結構有很大的關係,一方面一部分人才非常緊缺;另外一方面,一部分人才又找不到工作。現在我們的大學生往往想當公務員,相對來説農村、基層、民營企業、邊遠地區都不太願意去,所以就業有一個結構性矛盾的問題。
教 育
教育公平將成為代表委員重點思考、討論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李寶芳指出:教育不公産生的一個原因是目前對教育投入太低。沒有教育投入的保障,實現教育公平就很難落到實處。特別是對農村地區,全社會5800多億元教育投資中,佔總人口60%以上的農村只獲得了其中的23%。這對教育公平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醫 療
代表委員們在今年“兩會”上將繼續為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開出新的藥方。
全國政協常委任玉嶺表示:我們必須調整醫療工作只重服務高端、不重服務百姓的慣性思維。投入要由“錦上添花”向“雪中送炭”轉變,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與百姓醫療密切相關的社區醫院和農村衛生院。
三 農
“三農”,黨和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新農村建設如何給農民帶來實惠是代表委員關心的話題。
全國人大代表阿汝汗説,連續參加幾次人大會議後,感到國家“三農”政策深入人心,農民得到了很多的實惠。希望本次會議的召開,能夠進一步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村社會和諧。
食 品
代表委員將會繼續圍繞加強食品健康監管、確保百姓吃得放心發表意見。
全國政協委員任啟興提出,食品行業應實行“從農田到餐桌”的監控。他建議建立食品行業的全程動態監管機制,將監督管理的重點從最終産品的檢測過渡到生産經營的全過程。
節 能
單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的約束性指標完成情況是關注的焦點。
全國人大代表黃鳴建議出臺《可再生能源法》的實施細則,並建議國家實施“5120工程”。
他希望,用5年時間,在全國扶持1000個能源服務承包商,培育形成能源服務承包産業,確保“十一五”末實現節能20%的目標。
反 腐
反腐倡廉,一直是近年“兩會”的熱點話題,今年“兩會”也不會例外。
全國政協委員崔琳向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提交提案,建議推行公務用餐費用公示制和實名制,讓公務招待接受審計和群眾監督;加強有關部門的監管力度,讓公款大吃大喝成為公務員不敢觸犯的“高壓線”。(記者 賀勇)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