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代表委員:“一國兩制”對兩岸關係起借鑒作用
 
 
  來源:      日期:2007-03-05 10:22

 

  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仍然是本次“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參加“兩會”的澳門地區代表委員,3月4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普遍認為,澳門回歸後“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對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起到重要的借鑒和示範作用。

  “一國兩制”優越性的展示平臺

楊允中代表

  全國人大代表楊允中博士認為,澳門已成為“一國兩制”優越性的展示平臺。

  楊允中表示,如今,澳門社會穩定,經濟向好,民生改善,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充分顯示了“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和優越性。

  長期致力於“一國兩制”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楊博士説,澳門已經成為宣傳、推介“一國兩制”理念的“樣板”;成為深入探討、研究交流“一國兩制”實踐經驗的基地;成為推動祖國最終統一的一個支撐點。

  他認為,“一國兩制”乃中國獨創,其在澳門已取得巨大成功,累積了不少經驗。“一國兩制”為澳門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強而有力的保障;也為全球龍的傳人,提供了有力的社會制度參考。而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同樣需要秉持“一國兩制”的方針。

  他深信,透過對澳門深入的了解和親身的體驗,廣大的臺灣和海內外華僑華人同胞,一定能夠在中國和平統一的問題上,尋找出積極的解決方案;同時,為祖國早日實現和平統一,作出更大、更有力的貢獻。

  澳門具有反“獨”促統三大優勢

崔世昌委員

  來自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全國政協委員崔世昌指出,在現今“臺獨”活動猖獗的情況下,澳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促進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為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作貢獻。

  崔世昌認為,澳門在反“獨”促統方面有三大優勢。

  第一,可以引導更多的臺灣人士到澳門旅遊觀光參訪,了解“一國兩制”。

  第二,充分利用自由港優勢,吸引臺商參與澳門及內地建設。

  第三,促進兩岸之間人員往來更便捷、交流活動更頻繁。

  此外,崔世昌還建議,應鼓勵、支援澳門民間組織開展反“獨”促統活動,創造條件讓民間組織參與對臺工作的重大活動,通過開展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的交流活動,密切兩岸間的各種聯繫。

  追求人心的統一、情感的統一

劉藝良代表

  來自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人大代表、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劉藝良認為,要實現和平統一,人民最重要。要了解臺灣人民的要求。做好了臺灣同胞的工作,也就是做好了爭取人心的工作。

  統一更應是人心的統一、情感的統一。近年來祖國大陸對臺灣學生到大陸讀書、臺灣水果進入大陸市場等給予許多優惠政策,就很得人心。

  “細節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他説,基於這樣的理念,在與臺胞的接觸中,強調多一些溝通,多一些包容,多一些關愛,以不傷感情為主。

  他説,一些臺灣同胞擔心,兩岸統一後,他們身邊的一切都會變,對“一國兩制”沒有信心,我認為這是沒有根據的顧慮,是多餘的。“一國兩制”有沒有強大生命力,澳門回歸以後有哪些不變、哪些變化,變得怎麼樣,請臺灣同胞到澳門來親自看一看,感受一下。

  他認為,澳門就是最好的例子。回歸後,澳門的博彩旅遊業不但沒有萎縮,沒有受到限制,反而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不但成為澳門經濟發展的龍頭,而且還對國際開放,這就是“舞照跳,馬照跑”的最好詮釋。 (本報記者 聶傳清 葉曉楠)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07-03-05 第02版 )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