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改革開放

時間:2009-04-16 09:01   來源:《陜西日報》

  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目前,我國已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整個社會正由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邁進。站在這一新的歷史起點上回顧改革開放的三十年,其中的經驗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總結出很多條,但有三條基本經驗至關重要:

  第一,堅持解放思想,解放生産力是貫穿三十年的一條主線。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沒有三十年前的“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就不能衝破“兩個凡是”的思想束縛;沒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切向前看”的主題報告,我們就不能打破思想僵化,教條主義、個人崇拜的思想枷鎖;沒有鄧小平南方談話的“市場經濟也是社會主義”的精闢論斷,我們就不能突破姓“資”姓“社”的思想牢籠;沒有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我們還會陷於“以物為本”的陷阱。改革開放三十年徹底改變了中國人的精神面貌,激發了中國人民的創造力,中國社會內在的活力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釋放出來。思想的解放推動著社會的變革,為三十年的快速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

  第二,立足國情,堅持漸進式的改革開放是我們的成功之路。三十年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與我們從基本國情出發,制定並堅持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選擇漸進式改革開放的路子分不開,先從體制外的增量改革突破,然後深入進行存量改革,從而比較好地解決了改革、發展與穩定之間的關係。

  第三,科學決策是行政體制改革的關鍵。政府不僅是改革的發動者,而且還是發展規劃和實施計劃的制定者,又是經濟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挖掘者和動員者,這樣能有效避免單一市場調節所帶來的無序化等問題。同時,在參與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過程中,政府能充分重視和吸收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及一切先進的國際經驗,從而推動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有效減少了失誤,這也是我們三十年取得歷史成就的又一關鍵所在。

  首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須臾不能動搖。要改革開放,必須打破各種思想禁錮,善於學習和吸收古今中外的一切有益文明成果。但絕不能放棄陣地,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武器。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其次,按照社會和諧的要求,推進社會體制改革要加快。與改革之初相比,我國的社會結構已發生了深刻變化,出現了社會利益分化和利益博弈的新格局。但同時,我們還未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社會利益整合和協調機制,社會治理方式還相當落後,不少方面仍保留著計劃經濟時代的痕跡。建設和諧社會,當務之急就是要提高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準。

  最後,在新的起點上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是當前的重中之重。十七屆三中全會的重要議題,就是研究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問題,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會突出強調,在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的新形勢下,必須毫不動搖地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這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總要求,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總體部署貫穿了這一總要求。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對“改革開放”的歷史地位和功績有這樣的評價:“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最根本的是,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對“改革開放”作出這樣的判斷,是向世界再次宣示:中國的改革開放毫不動搖,永遠不會停頓和倒退。(陳答才  耿瑩)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