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兩岸關係論壇在深開幕 吁加強兩岸溝通

時間:2011-01-16 22:04   來源:人民網

  兩岸關係論壇昨天在深圳開幕

  由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舉辦的、以“一國兩制”理論與實踐為主題的“兩岸關係論壇會”昨日在深圳召開,逾百名來自內地、港澳臺地區及海外的專家學者就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論討,其中不乏激烈的衝突,但絕大多數與會者都對兩岸前景持樂觀態度。而本屆會議首次邀請了學生代表參加,令會議生色不少。有關專家認為,這是一個突破,兩岸往後都應多派年輕人進行互訪交流。

  臺胞是實現統一的基本力量

   在昨日的論壇開幕式上,海研中心主任唐樹備強調:“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按照“一國兩制”實現兩岸和平統一,既體現了一個中國的原則,又充分考慮到了臺灣的歷史和現狀。

   唐樹備稱,由鄧小平先生提出的“一國兩制”,其正確性、科學性、包容性與可行性,已在解決香港和澳門的成功實踐中,得到了充分證明。目前,港澳在“一國兩制”的基礎上保持著穩定和繁榮。臺灣與香港、澳門的具體情況不同,在“一國兩制”的框架內,在解決臺灣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實施比港澳更寬鬆的政策。用“一國兩制”實現國家統一,臺灣同胞可以永遠避免“臺獨”分裂勢力和國際反華勢力在兩岸挑起戰爭帶來的災難,永遠安居樂業。在“一國兩制”下,廣大臺灣同胞不僅可以實現現有經濟、文化、社會生活不變的願望,而且可以更加廣泛、直接地參與管理國家大事,共同致力於國家的和平發展。而兩岸經濟也可以更好地進行優勢互補,臺灣經濟以祖國大陸為腹地,可以獲取巨大的發展空間,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和長期繁榮。另外,臺灣同胞還可以充分地共用祖國在國際上的尊嚴和榮譽。

   唐樹備認為,臺灣同胞是發展兩岸關係、實現和平統一的基本力量,雖然“臺獨”分子出於其分裂圖謀,竭力將臺灣同胞對祖國的認同、對統一的追求歪曲為負面的觀念,將“一國兩制”描繪成可怕的陷阱,但相信隨著祖國沿著建設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現代化道路不斷取得進展,隨著兩岸民間交流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一定能夠不斷地增強對祖國和平統一的理解和認同,通過香港、澳門的實踐日益加深對“一國兩制”的理解和認同,最終會在事關臺灣前途的重大問題上作出正確選擇。

   最後,唐樹備表示,在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進程中,我們願意廣泛聽取和充分尊重廣大臺灣同胞的意見。希望同一切主張一個中國原則、發展兩岸關係的臺灣各黨派、團體和各界人士,進行廣泛的接觸和交往。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也歡迎除極少數頑固堅持“臺獨”立場以外的廣大民進黨成員以適當的身份前來大陸看看,增進雙方的溝通和理解。

   港式自由依然未變

   當年制定基本法的時候,查良鏞先生在“明報”曾有一篇社論説:港式生活自由就是“衣食住行的自由,就業的自由,商業活動的自由,言論出版自由,自由結社、宗教信仰、戀愛婚姻、遊行示威、通信、學術自由,旅行自由。概括來説就是生活方式高度自由。”

   香港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中表示,香港回歸五年來,馬照跑,舞照跳,這種自由生活方式依然未變,而香港更得以“中國香港”名義頻頻出席國際活動,據2000年統計已到2700次,同時也以中國代表團成員身份出席150多次限以國家為單位的國際會議。1998年之夏,克林頓訪華之後轉訪香港,為凸顯“一國兩制”,他的行程完全由香港特區安排,中央政府未派員陪同。

   鄭中説,“財富論壇”在香港回歸時用大幅標題説“香港已死”,但去年“財富論壇”在港召開時,其老總説“香港依然是充滿活力的國際大都會”。

   鄭中還表示,香港在兩岸交流中可扮演重要角色,因為其經驗可對臺灣起啟示作用。每年,臺灣訪港旅客可以了解香港形勢,而香港也有許多去臺人士,其中包括議員、公務員甚至高官。他們都應該向臺灣宣傳介紹“一國兩制”的情勢,讓民眾更加了解,所以,香港應扮演更積極更重要的角色。

   臺民逐漸認同大陸

   臺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的魏艾所攜報告顯示,臺民眾支援“一國兩制”比例顯著上升。

   過去十年來,兩岸經貿和民間交流迅速發展,據臺灣方面估算,2000年兩岸間接貿易金額高達312.3億美元,其中臺灣對大陸出口值為250億美元,進口值為62.3億美元。臺灣對大陸貿易佔臺灣總值的10.84%,其中對大陸出口值佔臺灣外貿出口值的16.87%,進口值佔臺灣外貿進口值的4.44%。

   在投資方面,1991年至2000年臺商經投審會批准赴大陸投資件數累計達22974件,投資金額達171.03億美元,大陸已是臺商海外投資最主要的地區。在民間交流方面,2000年臺灣寄往大陸的信件540.9萬件,大陸寄臺灣的郵件為933.8萬件;2000年臺灣民眾赴大陸旅遊人次為310.8萬人次,1988年至2000年臺灣民眾累計赴大陸旅遊人次達2035.9萬人次,而2000年兩岸通話達2.06億人次,顯現出兩岸經貿和民間交流熱絡的程度。

   魏艾還表示,近年來在臺灣的民意調查中,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便是臺灣民眾支援“一國兩制”的比例明顯上升。究其原因:第一,近年來大陸經濟迅速發展,尤其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大陸經濟成為亞太地區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並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予臺灣民眾深刻印象;第二,兩岸民間交流令臺民對大陸有進一步的認識,掃除了心理上的隔閡,而改革開放政策帶來大陸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巨大轉變,拉近了兩岸民眾的距離;第三,近年來大陸對臺政策的務實趨向亦對兩岸關係構成正面影響。

   最近臺灣發行的《商業週刊》針對1960年代出生的年輕專業族群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43.2%的知識工作者認為未來五年內最大的發展機會在大陸,有47.2%的公司負責人想到大陸發展,有47.2%的高薪者想到大陸發展,而且年薪愈高者,愈想到大陸發展,這便是明顯的例證。

   澳門經驗臺可借鑒

   澳門《華澳日報》社長林昶表示,澳門回歸與兩岸統一有許多相同點:其一是在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主權完整方面是相同的;其二是港澳臺都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其三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式下充分兼顧各地特色。這表明解決臺灣問題亦不會完全照搬港澳模式。何況,中央政府已對解決臺灣問題提出並採取了更靈活和寬鬆的政策,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連現行行政架構、軍隊等都可保留,盡可能照顧臺民的各種合理訴求與利益。

   林昶以澳門過去及臺灣現狀作比較,表示澳門回歸後的部分經驗可給臺灣啟示:

   其一,臺灣目前的“政治口水戰”令政局不穩,嚴重影響經濟發展,而澳門回歸後的“一國兩制,澳人治澳”實踐,既可滿足澳人當家作主的要求,又促成澳人在權利與自由得以充分保障前提下團結一致,為經濟振興提供穩定的政治環境。

   其二,臺灣賄選成風,黑金盛行,已失民選真諦,而澳門回歸前也曾賄選嚴重,但回歸後,廉政公署嚴厲打擊賄選,令其基本絕跡。

   其三,澳門從前爆炸案、兇殺案、縱火案無日無之,回歸後不久便成為世界上治安最好的地區之一,除了得力於澳警,也歸功於內地公安的全力支援,建構起打擊跨境犯罪的合作機制。兩岸統一後,此經驗可令長期困撓臺民的社會治安問題得到解決。

   其四,澳門回歸後以“中國澳門”身份參與國際事務,知名度大增,國際形象亦極大提升,這對熱切渴盼“走出臺灣,融合國際”的臺灣當局與廣大臺民來説,也是一個極好範例。

   其五,澳門正逐步建立起“以自由港為核心,以旅遊博彩業為主導,以服務業為主體,以祖國為後盾”的模式,與內地互惠互利共同繁榮。兩岸統一後,臺灣可更好利用內地的資源、人才與市場,內地也可更好利用臺灣的資金、行銷經驗,兩岸産業可更好地分工合作。

   年輕一代應加強互訪

   與以往舉行的兩岸關係研討會相比,本屆會議有一個亮點———首次邀請了學生代表與會。開幕式一結束,12名來自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臺灣中山大學的學生代表就被記者們團團圍住。

   臺灣大學新聞所研究生張翔一告訴記者,很高興到深圳參加本次研討會,也感謝大會給予了年輕人一個表達看法和認識祖國大陸的機會。

   張翔一還告訴記者,他們平時通過媒體及網路得到不少關於祖國大陸的資訊。但是,現在臺灣的年輕人對政治不是很感興趣,因此對“一國兩制”的實質性內容也不甚了解,他所在學校的許多學生對什麼是“一國兩制”一點也不清楚。他學的是新聞專業,對時事關心較多,但他更多關注的還是大陸的經濟環境,其次才是兩地體制上的差異。

   在昨日的分組討論會上,來自臺灣中山大學的博士研究生謝其昌代表學生率先發言。他説:“臺灣一般的年輕人,如果和他們談‘流星花園’、‘F4’、日劇或韓劇,他們可能無所不知,而談到一國兩制,他們幾乎都不了解。”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兩岸應多進行民間的交流,增進了解;另一方面,兩岸還可以從年輕人做起,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相互接觸和了解。目前臺灣許多年輕人都有到大陸發展的意向,他有好幾個同學正在國內創業,他正是通過和這些同學的交流,才改變了以往對大陸的觀念。套用一句廣告語來説———讓孩子們自然而然的接觸交流。

   會後,記者採訪了鳳凰衛視著名的時事評論員阮次山,阮認為,本次研討會首次邀請學生代表與會,可説是一個突破。但他表示,這些年青人曾經接受過李登輝年代的“洗腦”教育,受到臺灣官方及媒體的灌輸,而且他們對大陸的認識也多半停留在過去的落後貧困與不民主的層面上,所以兩岸應多派年輕人進行互訪。阮次山還表示,臺灣目前經濟低迷,出路就在大陸,離開大陸,臺灣經濟毫無希望。

編輯:鐘寶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