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 -- 閱兵專區

揭秘中國陸軍“撒手锏”武器

時間:2009-10-02 13:24   來源:

    舉世矚目的新中國成立60週年國慶首都閱兵,揭開神秘面紗——

   30個裝備方隊展示的52型裝備,讓人們驚嘆中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突飛猛進。

   “這次受閱的多型陸軍裝備,被譽為中國軍隊的‘撒手锏’武器,其作戰性能堪稱世界領先。”首都閱兵裝備方隊指揮部副指揮、南京軍區某集團軍副軍長許偉少將10月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

   05式兩棲突擊車:陸地猛虎海上稱雄

   現場——

   在56個閱兵方隊中,第17個駛過天安門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的方隊,是兩棲突擊車方隊。

   揭秘:受閱的05式兩棲突擊車是我軍最先進的第二代兩棲裝甲裝備,綜合整合了多項世界先進技術,具有優越的機動性能、強大的火力配係、較強的綜合防護能力和較高的資訊化水準。

   多次組織指揮05式兩棲突擊車參加實戰演習的許偉告訴記者:“在茫茫黑夜裏,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這種突擊車不僅能在風浪中高速航行,還能準確定位攻擊摧毀目標。”

   “它的綜合作戰性能完全能夠同世界軍事強國最先進的兩棲突擊車媲美。”許偉説。

   解讀:駕駛18輛由我國自主研製生産的05式兩棲突擊車的,是“硬骨頭六連”所在的南京軍區某兩棲機械化步兵師裝甲團的官兵們。

   這個裝甲團的前身為1949年組建的華東軍區特種兵縱隊水陸戰車登陸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兩棲部隊。

   “我們團組建60年來,歷經7次換防、13次轉隸,如今發展成為我軍兩棲作戰的拳頭部隊。”副團長吳伯進説。

   2005年,吳伯進所在的裝甲團成為全軍首批列裝05式兩棲突擊車的部隊。

   超強訓練使兩棲突擊車當年列裝當年形成戰鬥力,並創下我軍此種裝備歷史上的“3個首次”:首次完成以最大時速實施遠距離航渡,首次完成直航攻擊,首次參加三軍聯合訓練。

   10月1日10時許,當兩棲突擊車方隊時間分秒不差、排面如刀削一般整齊地通過天安門時,觀禮臺上發出陣陣掌聲。

   新型遠端多管火箭炮:威力無比的“戰爭之神”

   現場——

   在56個閱兵方隊中,第27個駛過天安門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的方隊,是火箭炮方隊。這一火力重器亦為首次亮相。

   揭秘:這型火箭炮,資訊化程度高、射程遠、威力大、發射速度快,它填補了我軍戰術導彈和身管火炮之間的火力打擊空白,是我軍最先進的遠端多管火箭炮。

   “新型火箭炮配有可進行資訊化操作的車輛定位系統、鍵盤操作武器系統、火炮自動尋找目標和修正系統。”許偉説,它發射時猶如颶風冰雹般震天動地,能在極短時間構成強大火力密度,“給敵人以毀滅性殺傷,是威力無比的‘戰爭之神’”。

   解讀:1999年國慶閱兵時,人們看到的還是履帶式自行火箭炮和輪式自行火箭炮。10年過去了,中國火箭炮已發生質的飛躍。

   作為人民解放軍第一支火箭炮部隊,南京軍區某炮兵團是中國炮兵邁向數字化的一個典型縮影。“如今,中國炮兵正在成為集火力打擊、戰場偵察、電子對抗等於一身的多能數字化炮兵。”率隊駛過天安門的火箭炮方隊方隊長丁仕夫,是我軍著名的火箭炮專家。

   “炮兵團官兵參加首都國慶閱兵,具有特殊意義。”擔任了5年多炮兵團團長的丁仕夫,不久前剛剛被提升為副師長。

   作為駕馭新型遠端多管火箭炮的“第一代人”,丁仕夫見證了新裝備從列裝到形成作戰能力的全過程。

   2005年3月,炮兵團在全軍率先列裝新型遠端多管火箭炮。

   火箭炮列裝不到半年,便迎來了全軍“第一炮”——2005年10月,炮兵團攜火箭炮首次奔赴西部戈壁灘執行實彈射擊任務。

   4個月後,丁仕夫和他的團隊,又一次遠赴大漠戈壁,進行新型火箭炮首次連建制實彈效能檢驗射擊。

   這次極限射擊,使炮兵團收穫了新型火箭炮在最惡劣氣象條件下的寶貴射擊參數;

   這次極限射擊,實現了新型火箭炮由打點到打面,由單發射擊到營連建制齊射的戰鬥力飛躍。

   就在官兵們繼續潛心鑽研新型火箭炮戰鬥力潛能時,另一個光榮的任務下達了——參加首都國慶閱兵。

   今天,閱兵任務圓滿完成,可炮兵團的官兵卻感到肩上的擔子絲毫沒有減輕,“回到部隊,我們要儘快把另外幾個影響火箭炮戰鬥力的瓶頸問題解決掉。”

編輯:張蕾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