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 -- 新中國檔案

60年前開國盛典秘密 毛澤東説:閱兵一定要搞好

時間:2009-09-22 14:55   來源:南方日報

 

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時的天安門。在此之前天安門廣場剛修繕一新,迎來新中國的成立。

 

  1949年的開國大典為什麼選在10月1日下午3點舉行?毛澤東主席按動電鈕升起五星紅旗的自動裝置是由誰提出並設計的?龐大複雜的組織籌備工作如何?1949年的開國大典雖已過去60年,但它依然保持著巨大的歷史魅力。在金秋十月舉國上下隆重慶祝建國60週年之際,軍旅作家林玉華撰寫的《開國盛典》,為我們再現了當年激動人心的歷史場景。

  一九四九年的開國大典為什麼選在十月一日下午三點舉行?毛澤東主席按動電鈕升起五星紅旗的自動裝置是由誰提出並設計的?龐大複雜的組織籌備工作如何?一九四九年的開國大典雖已過去六十年,但它依然保持著巨大的歷史魅力。在金秋十月舉國上下隆重慶祝建國六十週年之際,軍旅作家林玉華撰寫的《開國盛典》,為我們再現了當年激動人心的歷史場景。

  毛澤東説:開國第一次閱兵一定要搞好

  1949年,形勢的發展出乎人們意料地迅猛。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國民黨百萬大軍。解放軍佔領了蔣介石的總統府後,青天白日旗從總統府的旗桿上砍落下來。

  一個舊時代結束了。

  新政協籌備會在已解放了的北平順利進行。籌備會常務委員會推選毛澤東為主任,周恩來、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陳叔通為副主任。下設6個工作小組,分別負責擬定參加新政協會議的單位及代表名額,起草新政協組織條例、共同綱領、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和大會宣言,擬定國旗、國徽及國歌方案等工作。

  籌委會擬定開國大典包括三大項目: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

  (二)中國人民解放軍閱兵式;

  (三)各界群眾遊行活動。

  在周恩來的直接組織下,開國典禮籌委會成立了閱兵遊行總指揮部,由聶榮臻擔任總指揮,楊成武(第20兵團司令員)、唐延傑(華北軍區司令部參謀長)、唐永健(華北軍區司令部作戰訓練處處長)、劉仁(中共北平市委第二書記)、肖明(北平市總工會主席)和肖松(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北平市委書記)為副總指揮。總指揮部下設閱兵指揮所,楊成武兼任指揮所主任,唐延傑兼任副主任,統一負責受閱部隊的調度指揮。

  距離開國閱兵只有兩個多月的時間。楊成武、唐延傑受命後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在籌委會的直接領導下,主持起草《閱兵典禮方案》,包括受閱部隊的選調、編組、閱兵程式、閱兵禮樂,以及受閱前的訓練等內容。閱兵儀式分為兩個部分,即“檢閱式”和“分列式”。檢閱式是指受閱部隊在靜止狀態下,接受閱兵司令員的檢閱;分列式則是指受閱部隊在行進狀態下,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界人民代表的檢閱。

  鋻於北平剛剛解放,社會上的散兵遊勇和敵特活動十分猖獗。因此,圍繞著閱兵的地點問題,閱兵指揮所提出了兩套方案:

  一、在市區中心的天安門廣場舉行。天安門城樓做主席臺,可以容納全體政協會議代表。便於組織,交通比較方便。不足之處是:東、西三座門寬度受限,不能按正規展開寬正面分列式;安全保衛任務比較繁重。

  二、在西郊的西苑機場舉行。半年前歡迎黨中央進入北平,有過一次閱兵的經驗;機場跑道寬闊,分列式可按正規展開,安全較好保證。問題是:距離市區太遠,往返交通困難。

  8月中旬,兩個方案綜合利弊,同時上報中央。

  在半個多月時間裏,周恩來反覆權衡,終於下定決心。9月2日,他用毛筆在《閱兵典禮方案》上簽署了意見:

  毛主席總司令劉少奇閱:

  日期在政協閉幕後政府成立之日。閱兵地點以天安門前為好。時間到時再定。檢閱指揮員由聶(榮臻)擔任。閱兵司令員請朱德同志擔任。

  開國大典的時間定在下午3時舉行,就是為了預防國民黨飛機的轟炸破壞。因為,如果國民黨空軍的飛機下午來偷襲,由於作戰半徑太長,晚上就有可能因能見度差而無法返回了。當時全國還沒有完全解放,人民解放軍還沒有掌握制空權。因此,為了保障開國大典的順利進行,根據周恩來的指示,總參謀部和閱兵指揮所作了一系列精心準備和嚴密部署。

  一天,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在懷仁堂召見閱兵指揮部主要人員,聽取了聶榮臻關於閱兵儀式的基本設想,接著由楊成武彙報了閱兵典禮的實施方案。毛澤東眉宇舒展,心境宏敞,深深地吸了一口煙説:

  “我們歷來主張慎重初戰。這次閱兵也是初戰,開國第一次嘛,告訴同志們,一定要搞好!”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在勤政殿宣佈就職

  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勝利閉幕。當晚在懷仁堂舉行盛大宴會,代表們紛紛向毛澤東敬酒,周恩來生怕毛澤東喝醉,影響明天的開國典禮,便主動上前替主席答酒。宴會結束後,毛澤東回到豐澤園,當夜,菊香書屋內燈火未熄。毛澤東筆走龍蛇,斟酌修訂即將向全世界發佈的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直到天將破曉。

  周恩來從天安門廣場巡視回來後,又一次把電話打到毛澤東的衛士值班室:“主席睡覺了沒有?”

  “還沒有啊!”值班衛士李銀橋回答。

  周恩來在電話中急切地説:“你們要想辦法催促他休息麼,下午兩點還要開會,3點鐘還要上天安門。”

  李銀橋走進煙味很濃的毛澤東辦公室,輕聲地把周恩來的電話報告給他,並勸道:“主席,早點休息吧!”

  毛澤東把文件處理完畢,然後活動一下筋骨,才上床休息。

  時針指向午後1點,值班衛士準時輕輕地叫醒毛主席起床。毛澤東折起身子,揉揉惺忪的眼睛,還隨口哼了兩聲京戲,頓時精神起來。

  這時,衛士李銀橋拿來從王府井一家制裝店(雷蒙服裝店的前身)定做的黃呢子禮服。料子是葉子龍秘書送去的美國將校呢,專門請著名服裝裁剪大師王子清師傅為毛主席特地量身定制的,當時毛澤東把它視為“軍衣”。毛澤東穿在身上,抻平理順,看上去更顯得偉岸挺拔,大氣凜然。

  午後2時整,毛澤東坐車到達通往瀛臺的白玉石拱橋,步行走進勤政殿。

  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等國家領導人已在這裡集合。毛澤東主持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主席、副主席和委員宣佈就職,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通過了中央人民政府第1號《公告》。

  毛澤東選在勤政殿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就職儀式也是別有深意的,他提醒政府的每一個委員和工作人員:人民的政府要“勤政為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盛典揭開了新中國歷史性的一頁。

  這是開國大典即將舉行時的天安門廣場。那時還沒有人民英雄紀念碑,沒有人民大會堂和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更沒有毛澤東紀念堂,照片正面的建築是正陽門。

  站在天安門城樓的毛澤東。

  2時50分,出席會議的主席、副主席、委員步出勤政殿。毛澤東見到年長的先賢、民主革命元老,都一一上前握手。

  這時,周恩來走過來問:“主席今天睡好了嗎?”毛澤東搖搖頭,風趣地説:“我們打了這麼多年的疲勞戰,打出了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天是建國第一天,又是一個疲勞戰。”毛澤東稍停了一下,招呼大家登車,接著又説:“咱們的一生就是打疲勞戰吧!”

  周恩來接過話頭:“這是高效率的疲勞戰,三年解放戰爭,消滅了敵人八百萬,建立了盼望已久的新中國,這個效率還不高啊?”

  周圍領導人都笑了,毛澤東自己也欣慰地笑起來。

  隨後,毛澤東等領導人乘車出中南海東門,從故宮西華門南拐至闕右門,再往南直達天安門,登上了城樓的一百級臺階……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盛典揭開了新中國歷史性的一頁。

 

 

  這是開國大典即將舉行時的天安門廣場。那時還沒有人民英雄紀念碑,沒有人民大會堂和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更沒有毛澤東紀念堂,照片正面的建築是正陽門。

 

 

站在天安門城樓的毛澤東。

  自動升國旗電鈕的秘密

  一個月前,天安門廣場的佈置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了。

  當時的華北軍區和平津衛戍區司令部設在位於德勝門內、什剎海西岸的慶王府。華北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張致祥接到開國大典籌委會的命令,從慶王府駐地趕到天安門城樓後面的西朝房。他被指定負責天安門廣場的佈置任務。

  張致祥首先召集了一個“諸葛亮會”,邀來了北平市建設局、電業局和軍委電信總局的專家、工程師,請大家出主意、提方案。當談到升國旗的事項時,像一滴水飛進油鍋裏,炸開了熱烈的討論。
 
  “升旗的旗桿要豎立在廣場的中央。”

  “在旗桿下設兩名升旗手。”這是最初的方案。

  據説,近代清朝政府的“黃龍旗”、辛亥革命時期的“五色旗”和南京國民黨政權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都是由人工升降的。就連蘇聯莫斯科紅場的國旗,及至聯合國大樓外面的旗幟,也都是由升旗手拉動旗繩操作的。

  “國旗是新中國的標誌,要由毛主席親手來升!”有人提出別出心裁的想法。

  “城樓離旗桿那麼遠,毛主席怎麼可能從城樓上走下來升旗呢?”

  “有辦法。”一位30歲出頭的年輕軍人打著手勢説:“可以設計一個自動升降器,把控制開關放在天安門城樓上。到時候毛主席一按電鈕,馬達就可以帶動紅旗上升了!”

  “好主意呀!”張致祥眼睛刷地一下亮了,“回去趕快搞設計。先拿出方案來!”

  這位提出電動升旗的年輕軍人是軍委電信總局接管舊聯勤總部電信機械修理廠的軍代表,名字叫李岩。軍代表回到工廠,立即召集蘇冶、楊明、劉迪、杜文元等技術人員研究設計,翻找電器元件、水銀開關,加工材料,並進行模擬試驗。初戰的成功給他們帶來了喜悅。

  新政協籌備會副秘書長齊燕銘和北平市人民政府秘書長薛子正,對電動升旗的方案都表示同意。“方案”上報周恩來,很快就被批准了。

  市建設局接受了國旗旗桿和電器設備安裝施工任務。經過市建工人們的日夜奮戰,新中國第一座國旗旗桿在廣場中心的青石禦道上豎立起來了。旗桿的頂端呈球狀,裏面有正反方向自動開關,用1馬力的馬達作動力,採用電機變速傳動、電磁限位器控制方法,紅旗升到頂端或降到一定位置,電路自動斷開。經安裝調試,升旗電動控制良好,所需時間符合要求。嗣後,從旗桿底座引出一對電線,沿著青石禦道的石縫敷設,過金水橋,順著天安門城墻角,伸向城樓主席臺。

  10月1日下午3時,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和宋慶齡、李濟深等登上了天安門城樓。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佈:“請毛主席升國旗!”

  在毛澤東面前,豎有一個半人高的金屬三角架,頂端有一個紅色的按鈕,一條導線通往廣場上的旗桿。此時毛澤東神情莊重,兩眼閃射出深邃的光芒。他用力摁動了升旗的電鈕……

  瞬間,汩汩的電流啟動了廣場旗桿下的馬達,伴隨著《義勇軍進行曲》莊嚴雄壯的旋律,一面巨大的國旗,像一輪早晨的太陽,冉冉升上了天空。

  毛澤東望著緩緩上升的五星紅旗,禁不住脫口喊了一聲:“升得好!”

  當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天安門升起,開國大典的禮炮聲響了。隆隆的28響,響徹雲天。

  隆隆的禮炮像報春的驚雷,在天宇間激蕩迴響,把開國大典隆重、莊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毛澤東主席神情肅穆。他邁著穩健的步子走到麥克風前,環視了一下廣場上沸騰的人群,平緩了一下呼吸,用他那濃重而激昂的湘音,莊嚴宣佈: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頓時,廣場上歡聲雷動,紅旗、花束、彩帶捲起了波濤。“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央人民政府萬歲!”“毛主席萬歲!”的歡呼聲此起彼伏……

  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委員、代表們,看到廣場上30萬群眾恢宏熱烈的場面,許多人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

  朱德總司令檢閱音響“同步播放”的秘密

  “閱兵典禮開始!”天安門廣場的喇叭裏傳來大會秘書長的聲音。

  閱兵司令員朱德特地穿了一身新做的黃呢料軍裝,頭頂“八一”紅五角星帽徽,胸前佩戴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胸章,驅車從天安門中間的門洞出來。戰爭年代,這位叱吒風雲的總司令習慣著一身士兵的灰布軍衣,腰間束一條舊的黑皮帶,雙膝下打著一對綁腿,兩腳蹬一雙草鞋,恰似一個農夫老漢,眉宇間露出質樸的笑容……

  朱德乘坐的“檢閱車”緩緩駛過金水橋。這裡是“天街禦路”,從前只有皇帝坐十八抬大轎通行。而今,這位佃農出身的人民軍隊統帥,乘坐當時被認為是最高級的美式敞篷轎車,威風凜凜。

  閱兵總指揮聶榮臻乘車從東三座門進入,迎候在金水橋南的東華表下,向朱德鄭重敬禮並報告:

  “受檢閱的陸海空代表部隊均已準備完畢,請總司令檢閱!”

  當時由於閱兵車上沒有無線電話筒,軍委電信總局事先派人在金水橋畔石獅子前設置了固定的有線電話筒。聶榮臻向朱德報告的聲音,通過“九頭鳥”擴音器放大出去,在廣場上回蕩。

  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軍隊和老百姓》《保衛勝利果實》等軍樂的鳴奏中,朱德由聶榮臻陪同,同乘一輛敞篷車,出東三座門,沿著東長安街,緩緩駛過受閱的八十幾個方隊。一排排锃亮的綠色鋼盔下面,閃動著一雙雙敬仰、忠誠、親切的目光。

  朱德把右臂伸向前方,向全體指戰員問好:“祝同志們健康!”

  指戰員們齊聲響亮地回答:“祝總司令健康!”

  總司令振臂高呼:“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三軍將士山呼海應:“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統帥和士兵此呼彼應的背景下,還有一段不為人們知曉的插曲:

  朱德驅車東長安街一路閱兵的音響,由於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無法傳送到設在天安門城樓下的機房,再轉播出去。工程師黃雲想出了一個妙招兒,經報請閱兵總指揮部批准,同意了他們的方案:預先在檢閱車的擋風玻璃上安裝一隻話筒,在車的尾部安裝一個小喇叭,另在記者和技術員的採訪車上裝備一部鋼絲錄音機。9月底,朱德在西苑機場專門進行了一次閱兵演習。當時,楊兆麟和黃雲乘採訪車尾隨在朱德的檢閱車之後,負責錄下音來,並精確計算了時間。朱德和受閱官兵此起彼伏的呼應聲,清晰地錄製在鋼絲錄音機上。在正式檢閱的時間裏,播送這一段“同期”錄音,以模擬現場轉播的實況,取得了良好的同步效果。

  閱兵式完畢,朱德在聶榮臻陪同下,重新登上天安門城樓主席臺,以渾厚莊重的川東口音,宣讀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

  我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指戰員、工作員,堅決執行中央人民政府和偉大的人民領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肅清國民黨反動軍隊的殘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時肅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鎮壓他們的一切反抗和搗亂行為……

  朱德宣讀的“命令”,向武裝部隊發出了繼續向全國進軍的召喚。

  這一刻,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聶榮臻等將帥們,都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朱德一側,標示著人民解放軍堅決聽從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軍委的命令,為消滅一切頑敵、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奮勇前進……

  這一刻,西進蘭州指揮鉗馬(家軍)打胡(宗南)、解放大西北戰役的彭德懷,坐鎮武漢擺兵布陣對弈國民黨“小諸葛”白崇禧的林彪,正在華南贛州運籌帷幄解放廣東的葉劍英,還有因長期艱苦奮戰而積勞成疾、暫棲青島的徐向前,都打開了收音機,收聽了北京開國大典的實況……

  正在執行戰略追擊和剿匪任務的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在戰壕裏,在城堡上,在追擊途中,都聆聽到了朱總司令發佈的命令。

  遵照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和人民解放軍總部的命令,500余萬人民解放軍正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在華東、中南、西北、西南各條戰線上追殲殘敵。

  戰機兩次飛過天安門營造壯觀氣勢

  在地面部隊檢閱過後,下午4時35分,無線電裏傳來了“空中受閱開始”的命令。在總領隊的統一號令下,空中分列式開始,各分隊保持規定的高度差、速度和時間間隔,分別在3000英尺、2500英尺、2000英尺和1500英尺的高度,飛向天安門上空。

  飛在最前面的9架P—51戰鬥機分為3個分隊,各分隊成“品”字隊形。P—51“野馬”式戰鬥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北美航空公司研製的,具有速度快、航程遠和火力強等優點,是當時最優秀的活塞式戰鬥機。

  第四分隊以兩架“蚊式”轟炸機編成“一”字橫隊。“蚊”式戰鬥轟炸機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設計最成功的戰機之一,它集轟炸、作戰、偵察、教練、聯絡、反潛于一身,且善於夜間飛行,是英國久負盛名的海哈維蘭製造公司的寵兒。在遼沈戰役中,東北野戰軍繳獲了首架“蚊”式轟炸機,至南苑飛行隊成立時,僅有兩架這種戰機。
 
  第五分隊以三架C—46運輸機編成“品”字隊形。C—46運輸機是人民解放軍通過起義人員和戰場繳獲得到並駕馭使用的雙發活塞式運輸機,是聞名中外的“駝峰航線”的主力機型,其2300立方尺的機艙一次可以裝貨4噸,而且可以爬升到8000多米的高空。

  第六分隊以一架L—5通訊聯絡機為長機,兩架PT—19教練機為左右僚機,也編成“品”字隊形。搭乘這架飛機的有政協會議新聞處執行空中攝影和文字報道任務的記者林楊、柏生、家熾等,他們親身體驗了空中受閱的精彩:

  飛機衝破雲層,到了指定的集合點。4點20分,指揮部發出前進的命令,機上每一個人的神經都緊張起來,攝影的同志對準鏡頭,等待著偉大的場面。4點30分,北京出現在我們眼前:琉璃瓦的宮殿,紅色的天安門城樓,整齊的街道,這莊嚴的人民首都,今天被紅色的旗幟所掩蓋,愈加顯得莊嚴美麗了。攝影機響了,天安門出現在機翼下面,數不清的紅旗和黑壓壓的人群連成一片,地面的裝甲部隊正緩緩行進在司令臺前,發動機的震響充滿了人民首都的上空……“毛主席和朱總司令一定看到我們了!”

  站在城樓上的開國元勳和出席政協會議的委員們,最先發現了天上的機群。毛澤東仰面東方,略瞇雙眼,一隻手不停地用力朝天上揮動著。廣場上的群眾萬頭攢動,歡騰跳躍,把頭上的帽子、手中的報紙、毛巾都拋向天空。

  當9架P—51戰鬥機剛剛通過天安門上空時,飛行員從耳機中接受到空閱指揮員的命令:按預定計劃,P—51機群再繞飛一次。機群在復興門上空作右後180度方向大轉彎,沿西直門、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朝陽門、再轉向建國門,當到達東單上空時,正好與第六分隊相銜接。9架P—51戰鬥機第二次飛臨天安門廣場上空。

  50年後,當年的飛行員、空軍副司令員林虎將軍回憶起當年的情景時説:“這是按照周總理的指示部署的。那是開國大典前夕,周總理在審批空軍飛行隊受閱計劃後,特意來到南苑機場視察,當他了解到能夠參加受閱的飛機數量太少時,便當機立斷地説:“你們的戰鬥機飛得快,通過天安門後再轉回來,接到教練機後面再飛一次,這樣看起來不就壯觀多了嗎!”

  外國記者紛紛報道披露:中共空軍以野馬式P—51戰鬥機為主力。開國大典一共出動了26架飛機。他們驚呼:中共空軍一夜之間竟有了如此的實力。

  毛澤東遏制不住自己的激情高呼:人民萬歲

  當晚霞的金輝映照到天安門前的蟠龍華表時,長安街上華燈齊放,城樓上的八盞大紅宮燈也漸漸放出了紅光。整個廣場和城樓上下一片通明。

  閱兵遊行指揮部向各分指揮站發出了指令,群眾提燈遊行開始了。剎那間,滿天金花迸射,遍地火龍翻滾,廣場變成了燈火的海洋。

  遊行隊伍以工人老大哥為先導,農民兄弟跟進,隨後是機關幹部、青年學生……一路接一路,人人手提燈籠,高低錯落,遠遠望去宛如一條條五彩繽紛蜿蜒蠕動的火龍,歡呼著通過天安門前,然後分東西兩個方向,按著預定的路線向外行進。

  一支近百人組成的大學生軍樂隊吹奏著《民主青年進行曲》,在紅燈閃爍的“清”、“華”、“大”、“學”字燈的簇擁下,引導著四萬名學生匯成的大軍向廣場中心湧來。

  毛澤東指著青年學生的隊伍,對旁邊的林伯渠説:“你看,青年大學生們過來了!”

  學生們抬著一丈二尺高的紅紗扎的大五角星和八根火炬造型的紅燈,30人橫成一排,大縱隊行進走過主席臺前,年輕的聲音清脆地高呼著:

  中國共産黨萬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毛主席萬歲!

  毛澤東一手扶在城樓女兒墻的琉璃瓦上,另一隻手舉在空中不停地揮動著。突然,他面對著擴音器吩咐工作人員:“把水銀燈全打亮!”

  瞬間,城樓上下雪亮的水銀燈一起打開,把天安門照耀得像白晝一樣。

  青年們聽見領袖的聲音,頓時高興地跳躍起來。廣場上的群眾互相擁擠著走過天安門前,一遍又一遍地高呼著口號,一雙雙眼睛凝視著天安門城樓上。

  為了能夠仔仔細細地多看上兩眼,人們在天安門前擠成了一團,有的人鞋子都被踩掉了。這時,城樓上的指揮人員再三催促:“同志們不要停留,繼續前進!”

  一支支遊行隊伍已經離開天安門很遠,長安街上的左右三座門都過了,人們還不時地回過頭來張望,希望能再看到毛主席和其他領導人一眼。這時,廣場周圍五顏六色的禮花飛向夜空,直到晚上9點20分,整個慶祝典禮的活動就要結束了。毛澤東在主席臺上向停留在廣場中的群眾和值勤的工作人員説:“同志們辛苦了!”

  孰料這時廣場上卻出現了更熱烈更感人的高潮。

  廣場後部的群眾舉著紅旗、鮮花、燈籠,潮水般向前面涌去,走在遊行隊伍後面的華北大學和華北革命大學的14000多名學生,一齊歡呼著涌過5座白玉石橋。無數面大紅旗揮舞招展,無數支火把熊熊閃耀,無數盞紅燈、花燈匯成了一片燈海。“毛主席萬歲!萬萬歲!”的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面對這沸騰的場面,毛澤東的臉上煥發出莊嚴慈祥的光輝。毛澤東和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人在天安門城樓上從中間走到東頭,又從東頭走到西頭。毛澤東把身子探出欄杆外,一隻手舉向空中,時而招呼著群眾,時而有力地鼓掌,時而揮動著向群眾致意。當“萬歲”聲的高潮再次涌起時,毛澤東終於遏制不住自己的激情——

  人民萬歲!

  驀然,廣播喇叭裏傳出了毛澤東那宏亮激昂的聲音。隨即這聲音又從天安門廣場四週的宮墻彈射回來,發出陣陣響亮的回聲:

  人民萬歲!

  人民萬歲!!

  人民萬歲!!!

  ……

  正在退場的群眾聽見從廣播喇叭裏發出的領袖的聲音,立即改變了向東向西分走的路線,波濤一般涌向天安門。數萬名青年大學生與遊行群眾交互環繞,擁在5座白玉石橋上歡呼跳躍,不忍離去。青年們用力揮舞著手中的紅旗,將千百隻燈籠舉過頭頂,把無數頂帽子拋向空中。

  在毛澤東的眼裏,青年是早晨的太陽,新中國燦爛的美景屬於他們。他俯下身子,把帽子拿在手裏,揮動著向白玉石橋上的青年和群眾致意。毛澤東又一次激動地脫口高呼:

  人民萬歲!

  同志們萬歲!

  青年同志們萬歲!

  信號彈造就開國之夜的燦爛禮花

  開國典禮的最後一個程式:施放禮花。

  晚8時許,閱兵總指揮聶榮臻通過臨時開通的總機電話,下達了施放禮花的命令。

  “萬朵彩色的禮花從四面八方騰向天安門廣場的夜空,首都沉浸在狂歡裏了……”1949年10月2日的《人民日報》這樣描寫新中國的第一個夜晚。
 
  實際上那不是禮花,是信號彈。是240多名信號兵為新中國編織的五彩絢麗的花環。

  9月初的一天,閱兵指揮所副主任、華北軍區參謀長唐延傑,把作戰訓練處作戰科長張桂文叫到辦公室:

  “開國大典群眾遊行結束後,要在天安門周圍施放禮花,這個任務就交給你來完成。”稍頃,唐延傑踱到張桂文跟前具體交代説:“從獨立208師調兩個連歸你指揮。”

  張桂文的心裏不免有些打鼓,臉上生出些疑惑來:禮花跟作戰任務有什麼關係呢?再説我們這些剛進城的部隊,從來也沒有放禮花的經驗啊!

  張桂文首先來到獨立208師。這是一支從東北第四野戰軍南下後留下來擔負北京衛戍任務的部隊。

  他帶上參謀耿樹萍、劉競生,坐上一輛吉普車,繞著紫禁城轉了幾圈兒,最後選定了六處施放“禮花”的地點:

  以天安門為中心,在東側的太廟(勞動人民文化宮)和中山公園的空地上各設一個點。

  圍繞故宮和天安門廣場設四個點:東南方是在東交民巷西口的郵政管理局大樓樓頂上;西南方是在西交民巷東口的銀行公會大樓樓頂上;東北方是在景山公園萬春亭東邊的山坡上;西北方是在北海瓊島白塔下面的山坡上。

  真無愧軍事指揮員的目光,他們選擇了四個制高點。這樣既有安全保障,發射升空又高,而且能從四面形成宏大的氣勢。方案上報到閱兵遊行總指揮部,很快得到批准。

  這六個點、六個分隊之間的指揮如何統一呢?張桂文和參謀耿樹平、劉競生研究了三個方案:一是使用天安門廣場的擴音器統一下達施放禮花的密碼;二是在天安門指揮臺上(東觀禮臺位置)發射一顆綠色信號彈,作為各點齊放的信號;三是一點發射,其他各點隨之發射。當時也曾考慮由指揮臺向各點架設電話線進行聯絡,但因線路跨越公共交通容易中斷而作罷。

  施放禮花使用的信號槍、信號彈,是從東北、平津解放後繳獲國民黨軍隊的美式裝備獲取的。預先,閱兵指揮所發了一封電報:《為檢閱要照明彈信號彈》,並安排“放射信號彈3萬發,另有探照燈配合照射”。

  與此同時,蘇聯軍事顧問通過蘇軍支援了半火車皮的信號彈,有紅、黃、綠、白、紫等顏色,用俄文印在木箱上。當時,軍區司令部沒有專門的俄文翻譯,只有軍務處郭修業科長懂俄文,他曾經在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過,乾脆就由他負責按顏色分類,搭配分發給信號兵。

  9月28日、29日的夜晚,金秋的爽風傳送著陣陣醉人的花香。施放分隊分別在北海、景山兩個發射點進行試放。五顏六色的“禮花”在寶石藍的天幕上競相綻開,為臨近大典的京都增添了濃重的節日氣氛。

  10月1日開國大典閱兵式一結束,群眾遊行開始了。

  張桂文的位置在東華表內側的指揮臺上。“丁零零——”張桂文拿起電話,耳機裏傳來天安門上指揮部首長的命令:

  “張桂文嗎?現在開始施放禮花!”張桂文聽出是聶榮臻總指揮帶川味的口音。

  “是!”張桂文説時遲、那時快,抓起桌子上的麥克風,扯開了嗓門:

  “各點注意,各點注意,現在施放禮花!”

  “各點注意,各點注意!……”

  一連廣播了三遍。

  不料,意外的情況出現了,廣場上的擴音喇叭一點聲音也沒有。張桂文心裏不由得“咯噔”一下,周身的血液像凝固了一樣。指揮部的工作人員也替他捏了一把汗。

  瞬間,張桂文想到,可能是通往擴音器的線路出了問題,人踩馬踏,有一處中斷也不成。他很快鎮定下來。事不宜遲,來不及向周圍的人打招呼,按著預定的應急措施,他從腰間抽出信號槍,舉向空中。“砰”的一聲,一顆碧綠的信號彈帶著長長的耀眼的光芒,騰空而起,劃破了夜空。

  這突如其來的槍聲,使周圍的人不禁驚訝地向後一仰。人們還沒有弄清楚是怎麼回事,剎那間,廣場周圍的六個發射點幾乎同時轟然爆響。一簇簇五彩繽紛的信號彈驟然騰空,有的如噴射的彩泉,有的似怒放的花雨,有的像璀璨的明珠,疊織出奇光異色的絢麗圖案。把大典之夜點綴得壯麗輝煌。隨著禮花的每一次升落,歡呼聲猶如海潮洶湧,一陣陣漫卷過新生的古城。

  共和國宣佈成立兩小時蘇聯就予以承認

  開國大典結束後,毛澤東在衛士和女兒李敏、李訥陪伴下,乘車回到中南海豐澤園紫雲軒。5歲的李訥拉著他的手好奇地説:“爸爸,人民喊你萬歲,你喊人民萬歲,真有意思!” 

  毛澤東撫摸著兩個女兒的手,動情地回答:“這樣才對得起人民啊!”

  毛澤東雖然站了一天顯得有些疲倦,但看得出他仍然沉浸在激動、興奮之中。
 
  衛士李家驥走進屋來,毛澤東問:“你看今天的開國典禮怎麼樣?”

  “太令人鼓舞了!我一輩子都忘不了這一天!”

  “是啊,這是要記入歷史的一天!”毛澤東鄭重其事地説:“我們用了28年辦了一件大事,把‘三座大山’搬掉了,也就是頭上的問題解決了,看來下一步要解決腳下的問題了。解決腳下問題的任務還很重,建設我們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家要花更大的力氣。你説對不對?”

  “主席説得對!”衛士欣然點頭。

  時近子夜,秘書葉子龍把史達林發來的電報送給毛主席看。電報寫道: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熱烈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發報時間是在毛澤東宣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後僅僅兩個多小時。

  毛澤東迅速地掃了一眼,不由得笑了,然後向葉子龍伸出手來。葉子龍一怔,問道:“主席,幹什麼?”

  毛澤東風趣地説:“握握手嘛!蘇聯第一個承認我們,高興啊!”

  早在兩個月前,劉少奇在莫斯科訪問時,同史達林談到中蘇關係,史達林當時便表示:“只要新中國一成立,蘇聯立即給予承認。”

  10月1日當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將毛澤東主席代表中央人民政府發佈的《公告》並隨附公函送達各國政府。周恩來的公函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毛澤東主席已在本日發表了公告。我現在將這個公告隨函送達閣下,希為轉交貴國政府。我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世界各國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是需要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外交部部長  周恩來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于北京

  《公告》及隨函送達各國在北京的舊領事館領事;凡在北京無領事館,而在南京有大使館或公使館者,則送達南京各舊大使館或公使館。周恩來説,這是我們新中國的第一個外交文件,也是通過使領館向外國政府發出的第一個照會。與此同時,新華廣播電臺的強大電波,載著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飛向十月革命的故鄉,太平洋遙遠的彼岸……

  中蘇兩國迅速建交,産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民主朝鮮、捷克斯洛伐克、波蘭、蒙古、阿爾巴尼亞、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及越南民主共和國等一批人民民主國家,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相繼同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到1950年初,我國同鄰近的緬甸、印度、巴基斯坦、錫蘭、阿富汗先後達成建交協議。隨後又先後與英國、挪威、丹麥、芬蘭、瑞典、瑞士和荷蘭等國進行了建交談判。其中,英國基於利益權衡,在西方國家中最早承認新中國。這在實際上打破了西方敵對勢力寄希望於孤立新中國的企圖。一個佔人類四分之一人口的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很快在國際上站穩了腳跟。

  世界各國共産黨和進步組織,紛紛致電祝賀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稱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近四分之一的人類由封建主義與殖民主義的鎖鏈下解放出來,對全世界工人階級和一切民主分子爭取和平與自由的鬥爭是一個巨大鼓勵;中國人民革命鬥爭取得的勝利,乃是本世紀繼劃時代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消滅希特勒法西斯主義之後的最偉大的事件之一……

  泱泱中華,朗朗乾坤,旌旗飛舞,普天同慶。千瘡百孔的舊中國嬗變為新中國,曆盡劫難的中華民族獲得了新生。正如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開幕詞中所指出的:

  “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我們的革命已經獲得全世界廣大人民的同情和歡呼,我們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原載《北京文學精彩閱讀》)

  文/林玉華

編輯:楊笑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