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 -- 新中國檔案

楊培新:新貨幣、新央行

時間:2009-08-28 10:17   來源:瞭望東方週刊

    這一系列金融措施,都是從中共自己身上“動刀”。各地陸續有彙報説,“花錢不方便”,但中央卻堅持了下來

    今年春天,病榻上的楊培新又被授予了一個榮譽:“改革開放30年8位獨具創見經濟學人”。組委會評價説,楊培新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包死基數,確保上繳,超包全留,歉收自負”的十六字改革方針,“使企業與國家之間的關係,由傳統的行政隸屬關係轉變為以盈利為核心內容的經濟契約關係,他的承包制也成為中國上世紀80年代國有企業改革的一劑靈丹妙藥。”

    與“楊承包”一同被授獎的,是被稱為“吳市場”、“厲股份”的吳敬璉和厲以寧。

    不過在這些人中,只有87歲的楊培新參與了1949年、1978年兩次經濟重建。1949年對於他的另一番意義是,他從一名新聞工作者,轉變為一名經濟工作者。

    彼時,他由香港《文匯報》發行人,成為開國第一任人民銀行行長南漢宸的秘書。與這個嶄新的國家一樣,經濟建設從此成為他最為主要的工作。

    辦報紙搞統戰,“不亞於八路軍的一個旅”

楊培新

    楊培新1922年生於廣東省大埔縣百侯鎮。父親在他出生前去世,12歲時他由叔叔資助才得以上學。

    少年楊培新曾受教于陶行知、鄒韜奮,16歲在武昌的中華大學經濟專業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産黨。1938年10月,他進入周恩來領導的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任抗敵宣傳隊書記,從此開始新聞生涯。

    後來的10年間,楊培新先後在重慶、恩施、上海和香港的媒體為黨工作。

    1949年下旬,華北大勢已定,楊培新自香港抵京,打算轉去上海。

    他向《望東方週刊》回憶説,當時南漢宸邀他見面,並要他到人民銀行工作。“不容分辯,叫秘書立即把我的行李搬到銀行宿舍。”不久,楊培新就正式成為南漢宸的秘書,參與制訂金融政策。

    楊培新曾在周恩來和董必武領導下奪取了重慶《商務日報》的控制權。到抗戰末期,這張報紙已經成為孤立四大家族、向工商界發展統一戰線的陣地。

    南漢宸在延安擔任陜甘寧邊區政府財政廳長時,曾聽周恩來提到《商務日報》,稱其所起的作用“不亞於八路軍的一個旅”。後來董必武擔任華北人民政府主席兼財委主任,領導人民銀行,董必武再次向南漢宸推薦了楊培新。

    楊培新還在重慶結識了喬冠華。

    喬冠華曾留學英國,做過軍閥陳濟棠的經濟幕僚。他親自把楊培新的文章小集送給胡繩出版,這就是楊培新的第一本書《中國經濟動向》。

    後來,兩人同到上海。喬冠華住在馬斯南路170號,主編中共的第一份外文期刊《新華週刊》。楊培新住南市,籌備上海版《商務日報》。楊培新經常準備好酒肉,邀喬冠華來南市。兩人一邊吃喝、一邊談論經濟。

    這樣,在喬冠華的指導下,楊培新寫了《中國通貨膨脹論》、《新貨幣學》等幾本著作。其中《新貨幣學》在解放區大量印刷,成為銀行幹部的基本教材。

    南漢宸曾告訴楊培新,除了董必武的推薦,他正是通過《新貨幣學》了解了他。

    “如果不是無米之炊,也不會找你”

    南漢宸原名南汝,出身於山西洪洞一個農民家庭。辛亥革命爆發時,還在師範讀書的南漢宸,回家鄉招募2000人至娘子關對抗清軍。

    後來,他對實業救國産生了興趣,並集資5000元在趙城辦了一家煤炭公司,兩年後因虧損停辦。此後南漢宸參加了歷次國內戰爭,1926年入黨後一直從事秘密工作,曆盡凶險。楊培新説,南漢宸是他敬佩的革命家,能在他身邊工作很高興。

    南漢宸曾向楊培新講述他最驚險的一次經歷:1934年11月,南漢宸與吉鴻昌、抗日同盟軍將領任應岐,在天津法租界國民旅館以打麻將為名開會,謀劃在中原地區發動10萬人暴動。在南漢宸出去查看可疑人物的時候,軍統天津站特務向房間發動了襲擊。

    代替南漢宸打牌的胡漢民的聯絡人當場身亡,吉鴻昌負傷。吉鴻昌後來沒有聽從南漢宸的勸阻到醫院治療,結果被法租界逮捕並移交國民黨,後來在北平遇難。

    因為南漢宸的豐富經歷和廣泛交遊,他到延安後被任命為中央統戰部副部長。

    1941年皖南事變後,國民黨開始對陜甘寧邊區實行封鎖。毛澤東於是要南漢宸擔任邊區財政廳長,解決穿衣、醫療、電訊等問題。

    南漢宸對毛澤東説:這是無米之炊。毛澤東回答:如果不是無米之炊,也不會找你。南漢宸欣然受命。

    他上任後先找到西安的幫會龍頭。“算起輩分,這些龍頭大哥得稱南漢宸為前輩。”楊培新説,於是他們調動胡宗南部隊裏的幫會成員,把邊區特産送到西安賣出,再買藥品等物資運進邊區。

    這樣,從沒學過經濟學知識的財政廳長,解決了邊區的經濟困難。南漢宸的妻子王友蘭,同時也是南漢宸的交通員,她執行任務時,國民黨的軍長、師長夫人沿途迎送,“就因為她是南漢宸的夫人。”

    直到1949年,猶豫中的傅作義還發電報給毛澤東,要求中共派南漢宸到北京談判。

    金融政策從中共自己身上“動刀”

    楊培新到人民銀行後,第一個任務就是協助南漢宸建設銀行制度,抑制通脹。具體而言,就是在經歷了30多年經濟混亂後,讓人們接受一種新貨幣和一個新央行。

    他向記者回憶説,由於貨幣不穩定,各單位儘量把錢都花光,購買糧食、棉布保值。“款子撥給部隊就有去無回,銀行沒有存款,就是貨幣發行公司”。

    楊培新與南漢宸商議後,向中央建議在各地建立發行庫。各地財政收入,由銀行分支機構交給發行庫,在當地入庫,由北京集中調撥出庫。為此,縣縣都建銀行。由於人才有限,當時的東北銀行行長曹菊如把警衛員也派去當行長。

    後來,楊培新被派往東北,學習他們模倣蘇聯建設的銀行系統。當時東北已建立了穩定的銀行體系,將銀行看作信貸、結算、現金出納中心。為了徹底了解蘇聯的銀行制度,人民銀行還專門派人到蘇聯學習。

    楊培新等人回到北京後作了總結彙報,不久,政務院根據東北和蘇聯的經驗,頒布了現金管理辦法。根據規定,國家機關、團體、企業只留三天的現金開支,其他必須存入人民銀行,公家之間不許用現金付款,只準用轉賬支付。

    同時,各單位必須從銀行提取現金支付工資和零星開支,國營商業場所收入的現金必須在當夜送交銀行。通過這一系列措施,貨幣從銀行發行出去,當月就可以回到銀行,“當時貨幣流通速度,大體上一年達12次,這就加速了貨幣回籠的速度,有利於減少貨幣發行數量。”

    這一系列措施,都是從中共自己身上“動刀”。各地陸續有彙報説,“花錢不方便”,但中央卻堅持了下來。

    1949年9月,人民銀行湖南分行開辦折實儲蓄:存入782元為一個單位,折合米1市斤、龍頭細布1市尺、衡煤1市斤。取款時,銀行再按照這些物資的即時市價兌付。

    在南漢宸、楊培新的建議下,折實儲蓄在全國迅速推行,人民幣因此被普通百姓所接受。那些在國民政府時期飽受金圓券勒索的私人銀行家見狀,也信心大增。

    到1954年物價開始下降,老百姓對人民銀行放心,人民銀行也就真正站穩了腳跟。

    要和卡斯特羅一起上山打遊擊

    在楊培新的記憶中,南漢宸雖出身行伍,卻為人豁達、善於用人。到北京後,他聘請章乃器、沈志遠等民主人士為顧問,還任用原國民政府人員。

    第一組人民幣上的“中國人民銀行”等漢字,就是南漢宸請人民銀行經濟研究室研究員馬文蔚書寫的。馬文蔚曾供職南京國民政府內政部、國民黨中央造幣廠,這時到人民銀行工作還不足一年。

    1961年4月,南漢宸率團訪問古巴,正趕上美國雇傭軍在古巴的吉隆灘登陸。南漢宸對卡斯特羅説:“你去指揮戰鬥,大不了我們一起上山打遊擊!”這一輪風波後,卡斯特羅説:“中國才是古巴真正的朋友!”

    南漢宸也有著威嚴的一面,“鎮反時,他作報告,許多人立即交代歷史,不需要審訊‘熬鷹’。”楊培新説。

    南漢宸從事秘密工作時曾了解到陳伯達在天津被捕自首的情況,並堅持作了彙報。後來康生在邊區搞“搶救失足者”,要抓捕邊區財政廳裏曾在國民政府任職的幹部,結果遭到南漢宸的拒絕。更為重要的是,南漢宸和彭德懷、賀龍等曾聯名反對毛澤東和江青結婚。

    楊培新認為,這些延安時期的舊事,導致了“文革”期間“四人幫”對南漢宸的攻擊。

    1966年起,72歲的南漢宸持續受到造反派圍攻。次年1月27日夜晚,一生豪爽的南漢宸給黨中央寫信,講述自己不堪忍受“叛徒”的説法,並請求黨的諒解,然後服安眠藥自盡。

    傅作義後來告訴王友蘭,周恩來在聽到南漢宸死訊後,憤怒地説:“今後靠誰來工作!”

    1979年,落實政策後的楊培新創建了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他在四川考察時,對承包制進行了認真研究,並提出了企業改革的新思路,並最終為中央所認可。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向縱深突進,如今承包制已很少被人提起。不過楊培新一直堅持,無論使用什麼辦法,經濟政策必須以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為目標。(記者山旭)

 

編輯:楊笑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