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 -- 共和國建設者

1980年代年輕人的"導師"——李澤厚

時間:2009-07-27 16:33   來源:中新網

  湖南長沙人,生於1930年6月,1954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美國科羅拉多學院榮譽人文學博士。

  李澤厚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思想史和哲學、美學研究,成名于五十年代,獨樹重實踐、尚“人化”的“客觀性與社會性相統一”的美學觀。九十年代,李澤厚客居美國。主要著作有《美的歷程》、《中國美學史》、《批判哲學的批判》、《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中國現代思想史論》、《論語今讀》、《世紀新夢》等。 

  李澤厚自述:80年代成了年輕人的“導師”

  那時候,我開始著手準備那本《批判哲學的批判》。當時材料有限,看到的材料更加有限,所以一直沒有動筆,因為如果不看哲學界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一個人在那裏想半天,結果如果是人家早想出來的東西,功夫就算是白費了。1972年我從幹校回到北京之後,就接著研究康得,別人也幫我借一些書,當然都是偷偷摸摸的。

  當時我在所裏從來不講我研究的這些東西,也從來不去申報什麼課題。後來書出版之後,所裏的人都吃了一驚。《批判哲學的批判》當時算是賣得很好的,三萬冊,在美學界算是賣得最好的書。當時還沒有“炒作”這個詞,買書的人大多是像你現在這個年紀的,到現在也有四五十歲了。80年代很多人稱呼我“導師”、“精神領袖”,對於這些,老實講,我沒有什麼感覺,因為從小就聽到過很多過獎之辭,所以聽到這些也沒有如何飄飄然。我在所裏的待遇也並沒有因為這些有了什麼好的改變,直到1986年我才分上房子。相反,我總覺得有很多人開始攻擊我,包括我們所裏的一些人,對於這些我倒也能夠習慣。

  62歲的時候,我到了美國,主要是在大學裏教書,我常常説我到美國有三大冒險:62歲的年齡還要去學開車,很多朋友都勸我不要學,但是我説我沒有辦法啊,在美國那種環境裏,不學開車我沒辦法走路啊。學車我用了比別人多一半的時間,還算是學會了。第二個冒險就是我必須要學會講課,我畢業之後就分到社科院了,從來沒有上過課,到了大學裏必須要登臺講課,第三點就是必須用英文講課。沒有辦法,我硬著頭皮去講了,這三大冒險我總算都闖了過去。想起來不容易呢,當時我60多歲了,年紀畢竟不算小。

編輯:楊麗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