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 -- 文化藝術

蔡武回顧六十年文化發展:五方面成就 深化改革

時間:2009-09-30 10:58   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9月29日電  29日上午,文化部部長蔡武出席了“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文化事業的發展成就”的新聞發佈會。蔡武表示,我國文化藝術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上,取得了許多的成果。 

  蔡武首先肯定了60年來中國文化發展的碩果,他表示:“在藝術創作方面,我們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就確立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鼓勵內容與形式的創新,鼓勵各種藝術流派的自由發展。期間,雖然經歷了許多的曲折,但是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上,取得了許多的成果。 ”

  隨後,蔡武詳細概述了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中國政府對文化事業發展的幫助,他説到,第一個方面,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們既大力弘揚民族藝術,保護和扶持傳統藝術的發展,又積極地借鑒外來藝術的長處為我所用。我國不僅有以京劇、崑曲等為代表的各種傳統的戲曲、曲藝、民族音樂等中國獨有的藝術形式,也有交響樂、芭蕾舞、歌劇、話劇等來自西洋的藝術,而且這些藝術品種都在中國紮根生長並已經形成了中國風格、中國流派。比如我們中國的芭蕾舞,已經在國際上佔有重要一席。音樂劇、現代舞、流行音樂等各種現代藝術都為中國大眾,特別是青年人所熟知,並有專業的藝術團組。造型藝術也是這樣,中國畫、書法等傳統藝術在世界藝壇獨樹一幟。油畫、水彩、版畫、雕塑等外來藝術形式,也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並且也達到了較高的水準。

  第二個方面,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我們提出了以農村鄉村和城市社區為重點的構建一個結構合理、發展均衡、網路健全、運作有效、惠及全民、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目標。在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我們國家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極其薄弱,某種意義上可以講基本上沒有。經過60年的建設,特別是近30年來,隨著我們國家對公共文化事業的投入不斷加大,各級文化設施建設不斷推進,目前,我們已經初步建立了以國家、省、市、縣、鄉、村六級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同時我們實施了一大批惠民的文化工程,進一步提高了我們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其中像全國文化資訊資源共用工程,運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將優秀的文化資訊資源數字化,通過共用工程的網路,實現在全國範圍內的共建、共用。目前已經建有共用工程的村級基層服務點75萬個,我們計劃到2010年,基本形成資源豐富、技術先進、服務便捷、覆蓋城鄉的數字文化服務網路,實現文化資訊資源共用的“村村通”,縮小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 我們還通過全國的博物館、紀念館逐步地推行向社會免費開放,通過不斷加強少數民族的文化建設,通過加大對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和進城務工人員等各個特殊群體的文化需求的保障力度,提高我們公共文化服務的水準。

  第三個方面,伴隨著改革開放,我們的文化市場和文化産業從無到有,蓬勃發展。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目前我們國家基本上形成了由娛樂市場、演出市場、音像市場、電影市場、網路文化市場、藝術品市場等組成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建立了以綜合行政執法、社會監督、行業自律、技術監控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市場監管體系。文化市場的管理法規不斷完善。近幾年來,文化産業發展迅速,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上升,一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産業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第四個方面,很多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是從我們在各國舉辦的文物展開始的。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産。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十分重視文物保護,先後公佈了6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計2351處。在2008年我們又開始開展了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共調查和登記了不可移動的文物有40多萬處。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事業起步雖然比較晚,但是發展非常迅速,現在已經步入世界先進行列。以《文物保護法》和《文物認定管理暫行辦法》等法律規章為基礎,文化遺産的保護體系日臻完善,在世界文化遺産申報和保護方面,我們現在已居世界前列。

  第五個方面,對外文化交流和對港澳臺地區的文化交流不斷擴大。目前,我們國家已經和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良好的文化交流關係,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多渠道的對外文化交流新格局。同時,我們在海外也建立了一批文化陣地,目前,我們已經在駐82個國家的96個使領館中設立了文化處或者文化組,我們已經建成的中國海外文化中心7個,正在建設之中的還有9個。這些年來,我們對港澳臺地區的文化交流也是非常積極、活躍的,增進了港澳同胞和臺灣同胞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和認同。

  在介紹文化發展的最後,蔡武表示,雖然我國在文化建設方面雖然已經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成就,但是仍然面臨著非常艱巨的任務,所謂任重而道遠。除了以上五個方面外,我們不斷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不斷地完善文化建設的保障體系,制定促進文化發展的優惠政策,加強文化法制建設,培養和壯大文化的人才隊伍,為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政策保證和智力支援。當然,由於中國現在還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生産力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們這個社會的主要矛盾,我們的文化建設還不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適應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我們的經濟社會高速發展這樣一種要求;還不適應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給我們帶來的挑戰;另外,也還不完全適應在全球化格局下怎麼樣通過文化的交流、文化的貿易來推動我們中華文化“走出去”,我們的建設速度和步伐還不適應。 (據中國網文字直播整理)

編輯:楊笑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