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 -- 文化藝術

姜昆漫談中國相聲60年:改革自新為百姓製造笑聲

時間:2009-08-21 16: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海口八月十五日電 題:姜昆漫談中國相聲六十年:為百姓製造笑聲

  中新社記者 王辛莉

  中國文聯曲藝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十五日作客大特區講壇,作題為“共和國的笑聲——漫談中國相聲”演講。作為一名新中國相聲藝術的研究者和親歷者,他穿插不同時代的小段子,為椰城聽眾勾勒了中國相聲六十年發展的清晰路徑和未來追求。

  六十年 四代人
 
  中國相聲起源於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是北方一種以語言為主要表演手段的喜劇性曲藝。上世紀上半葉,藝人主要在“下九流”聚集區“劃鍋撂地”賣藝為生,內容多是插科打諢和“葷”笑話,因此相聲一度被認為是低下的藝術。

  姜昆介紹,新中國成立之初,藝人們為相聲再登舞臺而自覺改造這門傳統藝術。張壽臣、馬三立等一代宗師在相聲中融入中國歷史典故,提高相聲的文化品味和藝術格調。侯寶林則以獨特的審美眼光重新詮釋中國傳統相聲,是中國相聲新舊交替的代表人物。他領頭成立相聲改革小組,反映新時代新思想的作品創作拉開了中國相聲新的一幕。

  “馬季是新中國培養起來的新相聲代表人物,”姜昆説。作為馬季的弟子,姜昆對馬季《找舅舅》、《女隊長》、《友誼頌》等代表作品如數家珍。

  姜昆是文革後成長起來的相聲演員代表,三十年來他創作表演了上百段相聲作品,《虎口遐想》等作品在海內外引起反響。姜昆坦言,“我們是承上啟下的一代,面對文化多元化發展,相聲面臨重新尋找社會定位、重振昔日繁榮的挑戰。”

  鄧小平講話為相聲鬆綁

  回顧六十年,姜昆表示是鄧小平為相聲鬆綁,為中國相聲迎來創作的春天。

  “文革時期,相聲界許多知名人士遭遇不幸,偶爾有一兩個相聲也被剪了又剪,掐了又掐,不倫不類。”姜昆説,全國第四屆文藝代表大會,鄧小平講話明確作家要有創作自由,任何人不得橫加干涉,並提出文藝要為社會主義、為人民服務。

  姜昆説:“一股清風吹進到曲藝界,我們迎來了相聲的春天”。他創作《如此照相》,辛辣地諷刺了文革期間人人無時無刻地背誦語錄的現象。他形容第一次在北京八千人的演出場地演出時觀眾發出的笑聲“山崩地裂”,坦言“沒想到小小相聲如此贏得觀眾百姓的共鳴”。

  隨後,涌現出《電梯風波》、《大褲衩》、《特殊生活》等一批針貶時弊、反映時代變遷的佳作,相聲跟著笑聲重新進入百姓的文化娛樂生活。相聲界出現一批奇才,在繼承相聲優長的同時,結合各自之長對相聲的發展做出有益探索。

  為相聲重新尋回諷刺

  相聲是中國最幽默的脫口秀,它的精髓在諷刺。有人説,當相聲不再諷刺時,諷刺就笑話相聲。當代主流相聲面臨著觀眾更高的要求。

  對此,姜昆坦誠説,過去相聲界對諷刺有不成文的標準,相聲要説老百姓想説不敢説的話,這樣大家都愛聽。現在是老百姓“敢”説,相聲“不敢”説,“在如今這個開放的世界,相聲如何對社會、民族、國家負責,如何重新尋找相聲的諷刺功能,是一個新課題。”

  姜昆表示,作為一個全面、專業的相聲演員,應在發展和創新中打好個人技術基礎,“為老百姓製造笑聲,是觀眾的要求,也是中國相聲的要求”。(完)

編輯:楊笑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