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 -- 民族宗教

中國多舉措力保藏傳佛教絕藝酥油花“長開不敗”

時間:2009-07-18 14:25   來源:新華社
  新華網西寧2月10日電 元宵佳節,著名藏傳佛教聖地塔爾寺燈火燦爛,人頭攢動。在悠揚的佛樂聲中,享有雪域奇葩美譽的酥油花再度“綻放”,引得十多萬人紛至遝來,一睹芳容。     

  

  2月9日,拉卜楞寺僧人在觀賞酥油花展。當日,藏傳佛教著名寺院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拉卜楞寺舉辦酥油花展,展出拉卜楞寺六大學院的僧人製作的精美酥油花作品。酥油花展是拉卜楞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的傳統活動。

  酥油花是以酥油為原料製作的以佛像、人物、花卉樹木等為主要內容的藝術作品,與壁畫、堆繡一起被稱為塔爾寺的藝術“三絕”。隨著中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産和藏文化保護力度的加大,酥油花這門藏傳絕藝也在傳承中不斷發展。

  塔爾寺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堅讚昂旦説,近幾年,正月十五到塔爾寺觀賞酥油花的遊客都超過了10萬人次,今年更是達到了15萬人次。

  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最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産,堪稱藏族傳統文化的聚寶盆。

  然而在400多年的歷史中,塔爾寺多次受過火災、地震、山體滑坡、地基下陷等各種自然和人為因素的破壞,曾一度衰敗不堪。為保護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産,從1992年至今,國家曾三次撥鉅資對塔爾寺古建築群進行大規模、全面的維修。所有維修工程都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寺院的原貌。

  如今的塔爾寺金頂璀璨,參天古樹掩映佛殿古剎,使得酥油花綻放之地香煙繚繞,成為僧人們研究發展酥油花等各種藏族藝術的一方凈土。

  堅讚昂旦説:“由政府出鉅資大規模修葺寺院,這在以往任何時代都是不可想像的。正因為有了良好的環境,酥油花等藏傳佛教藝術才得以傳承和不斷發展。”

  參與本次酥油花製作的塔爾寺上花院藝僧印巴尖措告訴記者,酥油花遇熱即化,即使冬天也只能保存一個月。過去,由於不能長時間展出,酥油花藝術的推廣發展受到很大限制。

  “現在好了,在政府的支援下,寺院專門設立了酥油花展廳,配備了空調,使得酥油花保存期超過一年。遊客一年四季都能在塔爾寺欣賞到我們精心製作的酥油花。”他説。

  2006年,酥油花經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青海省文化廳社會文化處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他們也正在研究制定相關的保護辦法。

  為了促進酥油花製作技藝的發展,近兩年塔爾寺也增加了酥油花的製作經費,還在寺院裏選拔了一些年輕僧人,由老藝人進行系統的指導。

  相傳西元641年,唐王朝與吐蕃聯姻。文成公主從長安遠嫁拉薩,帶去一尊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這尊佛像後來供奉于拉薩市大昭寺。在印度傳統佛教中,供奉佛和菩薩的貢品有六色,即花、涂香、聖水、瓦香、果品和佛燈。但當時正值草枯花逝季節,無法覓到鮮花,於是,藏族群眾便用酥油捏塑了一束花獻于佛前。

  1603年,酥油花傳入塔爾寺,經過僧人們的苦心鑽研,塔爾寺酥油花的製作水準現已遠超酥油花的發源地而居各寺院之首。每年元宵節,塔爾寺都會舉行正月祈願大法會,將藝僧們精心製作的酥油花抬出,供人們觀瞻。

編輯:楊麗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