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渭徠瑤寨的抗旱送水“娘子軍”

時間:2010-04-12 08:44   來源:人民網

 

抗旱送水“娘子軍”在為困難群眾送水。(龐革平、岑亮甲攝影報道)

  每天清晨,她們都為寨子裏的農作物送去及時的甘霖;

  每天傍晚,她們又為寨子裏的留守家庭送來清澈的“愛心水”……

  在抗旱救災中,一支抗旱送水“娘子軍”正活躍在在廣西百色市西林縣的瑤寨裏,她們的感人故事正廣為流傳。

  近日,記者到西林縣普合苗族鄉者底村渭徠屯瑤寨採訪時,目睹到許多感人的畫面……

  “娘子軍”為留守家庭義務送水

  4月8日下午,記者剛到渭徠屯瑤寨時,便看到一群穿著民族服裝的瑤族婦女挑著水走進寨裏,然後,每兩人一組分別走進不同的農家。當她們走出農家時,老人們拉著她們的手,連聲道謝,一臉感激之情。

  “老人為何如此客氣,難道他們不是一家人?”

  見我們十分不解,村民小組組長陸仟州便解釋説:“他們確實不是一家人。這些中青年婦女,是我們寨子裏的抗旱送水‘娘子軍’。現在,大旱當頭,她們自發組織起來,義務為老人和留守兒童送水。”

  據了解,渭徠屯有40戶人家共136人。為改善生活,全屯的中青年男子基本上都到廣東、浙江等地打工去了。留守在家裏的大部分是年歲已高的老人、婦女和小孩。今年春節以來,由於持續乾旱少雨,該屯的自來水已斷流,村民只能到寨子外的河溝和水井去挑水。

  但部分家庭只有年邁體弱的老人和小孩,他們挑不了水,怎麼辦?

  為解決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孤寡老人和殘疾人家庭的生活用水問題,3月8日晚,者底村黨支部書記鄧光榮召集村民商討對策。

  “我們都是一個寨子裏的人,應當互相幫助,把困難群眾當做自己的親人來對待。”在鄧光榮的建議下,王乜抱等8名中青年婦女組成了抗旱救災送水隊。

  她們堅持每天義務給寨子裏的留守家庭送水,每戶6桶。從3月9日開展義務送水活動以來,她們已為村民送水近50噸,保證了村民每天的生活用水。如今,群眾都親切地稱她們為送水“娘子軍”。

  “娘子軍”積極抗旱保春耕

  4月9日上午,在渭徠屯周邊的原野上,記者看到到處是龜裂的田地。燥熱的天氣,把田邊的雜草曬得枯黃。

  儘管如此,但在一塊塊西瓜地裏,仍有不少瑤族婦女在忙碌,有的在給瓜苗澆水,有的在噴灑農藥,忙得不亦樂乎。

  “姑娘,這麼小的瓜苗,將來會有收成嗎?”記者問一位正給西瓜苗澆水的瑤族姑娘。

  “只要把水澆好了,就會有收成。”領頭的婦女朗聲道。

  瓜農李志忠説:“我的小孩外出打工了,家裏勞動力少。今年的春耕農活,全靠寨上這支‘娘子軍’幫忙。要不是她們每天幫我挑水澆苗,這片西瓜苗早就沒救了”。

  正在田裏采收芥藍菜的韋美蘭告訴記者,往年利用冬閒田種芥藍菜,每畝可收入5000多元。但去年8月份以來,由於太乾旱,種下的芥藍不僅又枯又黃又小,而且蟲眼多,大部分菜有莖無葉。這些存活下來、長得較好的芥藍菜,全是“娘子軍”的功勞。是她們經常義務幫工,才讓她這片菜地有了好收成。

  “幾個月來,‘娘子軍’不僅解決了寨子裏10多戶特殊困難群眾的生活用水問題,而且在保春耕生産中起到了帶頭作用,成為了屯裏抗旱救災和春耕生産的主力軍。”鄧光榮説。

   “娘子軍”成為群眾抗旱自救的一面旗幟

  李乜妹今年84歲了,是一位殘疾人。記者來到她家裏時,看到兩位瑤族婦女正提著水往水缸裏倒。“她們每天都為我家送水。有了她們的幫助,家裏的水缸經常是滿滿的。她們真是我們群眾的貼心人!”李乜妹滿面笑容地説。

  “你們每天都為老人和小孩送水,又不收取報酬,這是為何呢?”

  “我們瑤胞一家親啊!他們家裏的年輕人外出打工了,老人身體不好,怎麼能讓老人挑著水在坑坑洼洼的溝邊和田間行走呢,我們年輕人不忍心啊!”王乜抱回答説。

  沿著田坎,記者來到寨子外的水溝邊。在水溝邊的水井旁,幾個瑤族姑娘正在排隊舀水。“因水不多,舀水時得輕點,要不然會把水弄渾的”。正在舀水的姑娘蔣義仙告訴記者。

  在她的身後,還有10多個提著膠壺、水壺在排隊打水的瑤族小姑娘。她們都是在校的初中生,也是渭徠屯最年輕的抗旱送水“娘子軍”。

  在一塊菜地裏,記者還看見幾個瑤族小姑娘正在幫助村民給疏菜澆水。在高溫的天氣下,她們滿臉都是汗水,但深藏著一種撲實的堅韌和剛強!

  大旱面前,抗旱送水“娘子軍”用她們的行動譜寫了一曲生動的“抗旱災、保民生”壯歌!正是她們的勤勞與勇敢,堅定了廣大群眾戰勝旱魔的信心。如今,渭徠屯瑤寨正成為廣西農村抗旱自救的一個榜樣、一面旗幟!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