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讓百姓喝上放心水

時間:2010-04-20 15:17   來源:金黔線上-貴州日報

  這場60年不遇的旱災造成清鎮市群眾用水困難。為此,清鎮市水利局協同有關部門搶修應急供水工程,在此過程中,通過一名基層水利幹部的抗旱日誌,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黨和政府對百姓冷暖的關切之情——

  一篇日誌一份真情

  在貴陽市地圖上,即便用放大鏡,也找不到磅寨、腰岩這些小村落的名字。

  而在清鎮市水利局的工程圖上,這些小小村落所在的地理位置都被清晰地作了標記……無論村落多渺小、多平凡,它們依然會被重視、被牽掛。

  例如,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因為旱災,村子缺水,莊稼沒有水澆灌,農家沒有水做飯,牲畜沒有水喝……清鎮市水利局局長倪治軍的抗旱日誌裏,記錄著這樣的場景:六旬老人背著沉重的水,在山路上行走……

  地圖上找不到的村子,平日裏最普通的百姓,危難時刻,他們的冷暖、他們的需要成了最重要的事。

  倪治軍説,這種牽掛與重視叫做責任。

  或許,這責任也可以稱作情懷。

  看見背水的老人在崎嶇的山路上行走,倪治軍和他的同事們心裏會發酸;看見主動加入水利工程施工隊伍的老人,倪治軍和他的同事們會涌起感動……

  日誌裏沒有多少豪言壯語,也沒有多麼華麗的詞藻與飄逸的文采,但這些樸實的文字仍是如此的打動人心,這些微小的細節、故事,此刻正在抗旱一線普遍存在著,為那些我們不知道名字的普通人所演繹著。

  於是,我們便懂得了為什麼越是在這樣的時刻,越是能感受到一種力量,這力量就是黨組織的向心力。  

  相關連結

  清鎮市流長鄉磅寨村應急供水工程是貴陽市的第一個抗旱應急水利工程,也是清鎮市的重大民生水利工程。

  為確保工程在4月底建成投入使用,工程項目方安排工作人員每天駐守在工程點,以及時解決工程中遇到的困難;工程設計方安排相關人員蹲點工作,以妥善解決工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工程施工方則科學編排每一個標段的工期,組織力量強力推進工程建設。

  目前,因工程點缺水缺電,需每日從10公里外的水源點運水至施工點使用;供電則需使用4台柴油發電機輪番發電以保障工程用電;加之工程點大都處在交通不便、地勢陡峭的山坡上,需進行人背馬馱等二次搬運……

  針對建設中存在的困難,清鎮市、流長鄉兩級黨委、政府,組織人力、物力,全力解決水庫建設中的難題,穩步推進工程進度。

  去年夏季至今,黔中大地發生了歷史罕見的旱災,致數百萬群眾飲水困難。在嚴峻的旱情面前,貴州各族群眾眾志成城,團結協作,奏響了一曲撼天動地的“戰歌”。

  在清鎮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長、水利局局長倪治軍記錄的抗旱救災日記中,一幅幅送水的感人畫面,一場場搶修應急供水工程的動人場景,不斷呈現……

  【3月10日晴】

  今天,“磅寨應急供水工程”總算如期開工了。

  從5日召開專題會議起,幾天內,我們就完成了現場踏勘、方案設計和評審工作。每天工作的時間,都是10多個小時。

  雖然大家都很疲憊,但想到工程即將開工,心裏就覺得異常興奮。

  施工點位於怪石嶙峋、荊棘叢生的山坡上,機械根本無法進場,搬運建材和物資全靠人背馬馱。

  按照計劃,我們要在這樣的環境下,40天內建成這個可解決17000多人、15504頭(匹)牲畜飲水難及灌溉問題的應急供水工程,其難度就可想而知。

  面對這場“大硬仗”,我的選擇,就是與大家一道,再苦再累,都用我們的肩膀一一扛下來。

  開工的場景是感人的。當我帶著局裏精通水利工程建設的5名專業技術人員趕到時,200多名施工人員已經聚集;附近村寨的上百名群眾,還自發帶來了鐵鏟、鐵鎬、鋼釬和撮箕,主動加入到了我們的施工隊伍當中。

  沒有繁瑣的開工儀式。在各指揮長的帶領下,大家冒著炎炎烈日和飛揚的塵土,迅速進入到各個施工點。

  50多歲的村民馬秀方,背著50多公斤重的模板,拄著竹竿,沿著狹窄、曲折的山道,一步一步走下六七十度的陡坡。

  看著他搖搖晃晃的身子,我的心幾乎提到了嗓子眼。叫他歇歇,他卻對我笑了笑,説沒事,而佈滿灰塵的臉上,卻已被淌下的汗水,劃拉出了一道道粗細不一的痕跡。

  採訪手記

  清鎮市流長苗族鄉是典型的資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山區,持續的乾旱,造成全鄉人畜飲水異常困難。

  為解決磅寨、腰岩等15個行政村的人畜飲水難題,貴陽、清鎮兩級政府確定緊急建設“磅寨應急供水工程”,從白貓河三級提水到高位水池,再通過管網輸送到各村寨。據悉,該工程總投資1943萬元,日供水規模為1993立方米。

  自3月10日開工以來,在倪治軍的協調、調度和指揮下,經過晝夜緊張施工,目前,泵房、主管線已建設完工。

  在實施“磅寨應急供水工程”的同時,倪治軍又著手對迎燕水庫至衛城、王莊、新店等鄉鎮的供水工程進行了規劃和立項申報。這一重點工程的實施,又將有效解決五個鄉鎮8.015萬人的飲水難題。

  【3月15日陰】

  今天,大夥一起給用水困難的村寨送去了“救急水”。

  面對60年不遇的嚴重乾旱,市裏提出了“不渴死一個人、不渴死一頭大牲畜、不幹死一箱幼苗”的目標。

  可在全市廣大農村,特別是新店、王莊、流長等喀斯特地貌突出地區,要保證目標的實現,對我們的每一名水利幹部來説,該是何等嚴峻的考驗!

  在水利工程完工之前,為了讓百姓能喝上放心水,我們指揮部組織消防大隊、城管局、美豐公司,為王莊布依族苗族鄉岩頭村、新店鎮茶店村送去了20噸水,暫緩了近2000人的飲水困難。

  同時,在指揮部的協調下,新店鎮、王莊鄉、暗流鄉還組織志願者,成立了“義務送水隊”,對老弱病殘、鰥寡孤獨、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進行了“包保”;清鎮市武裝部民兵應急連,也主動與指揮部聯繫,“包”下了王莊鄉關莊村的送水任務。

  真希望衛城、王莊、新店供水工程能早日開工!到時,即使再來兩個月的“晝夜兼程”,我也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毫不遲疑地“迎上去、拿下來”!

  採訪手記

  2月26日,清鎮市啟動了抗旱應急四級響應。倪治軍帶領水利局幹部職工,迅速奔赴各鄉鎮水庫、山塘、水井,對有限的水資源實行統一調度。

  同時,防汛指揮部還發出通知,要求各企事業單位啟動抗旱供水志願者行動,為災區群眾送水、捐錢、送農資、送技術,確保廣大旱區群眾“有水喝,有糧吃”。

  截至目前,全市已送水6890多車次,送水29699噸,緩解了旱區近13萬人、2萬餘頭(匹)大牲畜的飲水難;全市333個機關黨支部與299個村級黨支部、4000余名機關黨員與5000余名農村黨員、群眾“結對”,開展抗旱救災幫扶;黨員幹部群眾及社會各界共捐款76萬元,捐贈柴油1180升、塑膠水桶1600個、礦泉水5340件。

  【3月24日陰】

  今天,收到了群眾寄來的感謝信,心裏很感動,也很自豪。

  從暗流鄉街上村水利應急工程實施點上回來,剛進單位大門,就看見墻壁上貼出了一封感謝信。

  信是犁倭鄉香爐村黨支部和村委會送來的。辦公室主任劉峰告訴我説,村支書許明書還帶著幾名群眾代表,給市委、市政府送去了感謝信。

  提到香爐,我腦海裏總會浮現當地的一首民謠:好個香爐村,一路包包坑;要想吃大米,除非把病生。

  一首民謠,道盡了香爐的貧困。尤其在這60年不遇的旱災面前,邊遠、高寒、缺水的香爐,其“乾渴”的景象,就可想而知!

  19日中午,我在王莊鄉岩頭村組織送水時,接到許支書打來電話,説在距村3公里外的山腳下,發現了新水源,但道路崎嶇難行,引水困難,希望得到支援。

  我和羅達文等技術人員立即趕到了香爐村。入村的第一幕,就看見兩個60歲左右的老人,各自背著一個大概13公斤容量的塑膠桶,拄著木棒,在崎嶇的山路上行走。

  一股心酸立即涌上心頭。我們接過了老人的水桶,一起走進了這個居住著700多名群眾的村莊。

  第二天,我就組織局裏的“抗旱救災突擊隊”奔赴香爐村。大家克服了器材運輸、架設管道等諸多困難,短短3天,就在崇山峻嶺間架設了2.6公里長的引水管線,在岩石山地間開挖埋設了1公里長的管道。

  22日這天,清清的山泉水,終於引到了群眾家門口。

  採訪手記

  香爐村群眾遭受的旱災,只是清鎮市廣袤鄉村群眾受災的縮影。

  面對持續的乾旱和嚴峻的災情,春節上班後,倪治軍迅速召開局黨組會議,從全局抽調20人成立10個抗旱工作組,由局領導班子帶隊深入各鄉鎮查災核災救災。

  在加強對8個鄉鎮供水站和30余處村級集中式供水點供水調度的同時,還協調了各相關部門購置了水泵、水袋等抗旱物資,並積極參與水利工程的搶修。

  到目前為止,清鎮市投入抗旱的資金,已達1491.7萬元。迄今已緊急實施了120多個應急抗旱供水工程,有效緩解了旱區群眾的用水難。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