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眾志成城戰旱魔 同心協力保民生

時間:2010-03-26 14:34   來源:新華網
旱魔可以驅走飛鳥,卻撼不動人民的意志

  原來水草肥美、風光旖旎的觀鳥勝地胡葉林已變成一片乾涸的草地,陽關山小島則變成了一個半島——因為持續乾旱,貴州威寧縣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域面積急劇縮小,生態環境驟然惡化。

  今年2月下旬,千百年來棲息在這裡的黑頸鶴等候鳥提前一個多月遷徙了。

  鳥兒飛走了,草海湖畔的威寧人卻頑強地留了下來。

  為了生存下去,秀水鄉堅強村村民馬永每天要往返20多公里去運水;為了能一次多拉一點水回家,有的村民自製了水箱和運水車;為了再把莊稼料理好,鬥古鄉松山村村民朱成海建起了小水窖……

  面對歷史罕見的大旱,旱區群眾沒有放棄,不等不靠,以頑強的生命力守候著這片祖輩們留下的熱土,守望著一個綠色的明天。

  在旱區,到處都能感受到群眾積極自救的頑強精神——

  在前往貴州興仁縣城北辦事處豐岩村的路上,記者看到一個10來歲小孩趕著牛車顛簸在沙石路上,車上裝著兩個盛滿水的大編織袋。他邊走邊對記者説:“來回路上要花30分鐘,一天要拉五六趟。”

  在貴州興義市敬南鎮攏岸村,記者看到村民張澤剛把田間已經枯黃小麥割下來烘乾後打成粉末喂豬。他對記者説:“家裏3畝小麥全部遭災,這樣多少能減少點損失。”

在廣西隆林縣平班鎮岩晚村,記者看到,洗菜、刷碗、喂牲口……水在這裡要經過數次使用,家家戶戶都配備了各式各樣的盛水工具。“節約利用每一滴水”在這裡不用宣傳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

  在旱區,到處都能看到群眾互幫互助的感人場景——

  貴州息烽縣流長鄉新中村村民彭茂吉家年前就從田裏把水接到家裏,現在每天都有三四家鄰居來給他家接水。

  “我一家八九個人,水夠吃還有多的。都在困難時期,大家互相幫下,就能挺過去。”彭茂吉説。

  村民俞健勇今年1月份將水引進家後,也有10多戶村民每天到他家取水。他還時不時就把水挑到85歲的“五保戶”肖國芬家裏,確保老人基本生活用水。

  在旱區,到處都能看到群眾一手抓抗旱,一手抓生産的火熱景象——

  前兩天的一場小雨讓廣西巴馬、東蘭等旱區群眾喜出望外,他們迅速借助有利天氣條件掀起春耕生産高潮。巴馬縣東山鄉弄謨村韋運德夫婦一邊翻耕田地點播春玉米,一邊告訴記者:“玉米播種後澆一些水再蓋上地膜,基本沒問題了!”

  在貴州第一産糧大縣遵義縣,今年初,石板鎮樂意村建起了一個水稻旱育稀植技術示範基地。石板鎮鎮長李揚告訴記者,乾旱天氣逼著人走“節水農業”路子,鎮裏打算組織農技人員,走村入戶給群眾培訓“旱地農業耕作技術”。

  四川乾旱比較嚴重的攀西地區,農民自覺調整種植結構,宜水則水,宜旱則旱,發展烤煙、堅果等低水高附加值作物,擴大馬鈴薯、蔬菜等高産、高效作物的種植面積。目前,涼山州越西縣已把13.5萬畝馬鈴薯面積落實到戶、到地塊。

  旱魔可以驅走飛鳥,卻撼不動人們的意志。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旱區人民和全國人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一定能夠奪取抗旱救災的勝利,迎來一個綠意盎然的明天。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