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眾志成城戰旱魔 同心協力保民生

時間:2010-03-26 14:34   來源:新華網
哪有困難,哪就有共産黨員

  貴州省威寧縣鬥古鄉中關村54歲的共産黨員陳小二從今年1月25日起就在距山頂150米左右的一處懸崖安了“家”。

  “大年三十下了一場雪,老陳沒有回家,在寒風中度過。”鬥古鄉黨委書記趙德文説,“一天24小時的守護,只為保證供水設備運轉順暢,確保村民有水用。”

  哪有困難,哪就有共産黨員;哪缺水,黨員幹部就把水送到哪。

  在旱區,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全力動員群眾抗災自救,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

  廣西百色市各級黨政領導幹部紛紛當起“消防隊長”,深入缺水的山區村寨,動員群眾充分利用水井、河道取水,組織人背馬馱運水,調用消防車、灑水車進行異地調運水,想方設法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廣西巴馬縣東山鄉文錢村山路崎嶇、農戶分散,政府送水車只能送到集中供水點。為及時把水送到家家戶戶,村支書藍海金組織了20輛摩托車的摩托送水隊、10名婦女的背簍送水隊和5匹馬的馬幫送水隊。

  在旱區,廣大黨員幹部與災區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見證著“深入基層”的工作作風——

  雲南省大姚縣南永公路旁機聲隆隆,黨旗飄飄,金碧鎮、趙家店鄉的黨員幹部揮汗如雨地戰鬥在抗旱一線,他們有的疏通水溝,有的在田坎上組織群眾放水。村民們看著嘩嘩的水澆到剛栽下的核桃樹時,臉上露出笑容。

  春節剛過,重慶市巫溪縣農業局14名黨員幹部就來到旱災較重的塘坊鄉,手把手指導農民在原來的麥田上補種蔬菜。村民劉新民説,去年種的小麥因旱災沒什麼收成,多虧農技幹部幫自己補植了白菜、油麥菜,使損失減少到了最低。

  挖井取水、疏通水溝、翻山越嶺背水、為作物澆水……數以萬計的黨員幹部和各族群眾一起,日夜奮戰在抗旱救災第一線。

  在旱區,廣大黨員幹部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全力以赴解決群眾吃水難——

  貴州盤縣英武鄉幹部發明瞭一種水袋,一袋能裝6噸水,利用這種水袋已為400多嚴重缺水戶農民送去了飲用水。

  廣西東蘭縣東蘭鎮黨委製作了“黨員送水服務卡”,田洞村好言屯孫祖同老人告訴記者,家裏缺水了,就打卡上黨員手機,很快水就送到家了。

  貴州息烽縣流長鄉原紀委書記陳秀泰在自家田裏找到水源後,積極擴大自己的經驗,村民紛紛按照他家的模式挖田找水,現在已有20多戶村民打出水來。村民譚毅對記者説:“村裏黨員幹部的帶頭作用太大了。”

  在旱區,廣大黨員幹部一心一意為群眾排憂解難,不惜犧牲個人利益,乃至生命——

  “有黨支部做後盾,有張書記送水,我們不愁沒水喝!”廣西東蘭縣長樂鎮定安村村民們這樣稱讚“送水書記”張啟賢。

  為了解決127名群眾的飲水困難,張啟賢自掏腰包500多元購買了柴油、水袋和塑膠桶,利用自家的農用車和摩托車,堅持每日跑兩趟到8公里外的乾布隊運水,供群眾無償飲用。

  今年3月11日,貴州長順縣長寨鎮包村幹部成名堯在組織群眾抗旱保苗時,突然出現劇烈腹痛,經送醫院診斷,屬過度勞累引發消化道出血,失血型休克,經搶救無效殉職,貴州省總工會追授成名堯“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

  “天無情義久不雨,井幹苗枯喉亦燥;黨有深情送清水,畜喜禽樂人更歡。”廣西東蘭縣東蘭鎮居民林美榮家門口上的春聯,代表了災區群眾的心聲。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