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百舸爭流千帆競——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時間:2011-06-23 09:34   來源:新華網

  浙江省義烏市小商品市場經營小百貨、服裝、針織品等3大類4000多個品種,它以價格低、品種全、資訊靈、守信譽的經營特色,招徠四方商賈(1991年4月17日攝)。新華社發

  “奔月”大半年的嫦娥二號衛星6月9日從月球“逃逸”,一路奔向離地球更遠的深空。在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馬興瑞看來,這次讓嫦娥二號“超期服役”進行拓展性探測試驗,將為探月工程後續任務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乃至深空探測奠定堅實的基礎。

  想到今後一系列的航太任務,他深感中央企業肩上擔子不輕。“作為國有企業的骨幹,我們的事業事關國家安全、大國地位、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倘若倒退30年,馬興瑞絕對想不到,國有企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能夠煥發如此巨大的生機活力,在國民經濟中發揮如此重要的作用。

  在1978年中國經濟改革號角吹響之前,國有企業統一由國家直接經營,集體經濟按“政企合一”的辦法管理,個體和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幾乎全部消失。

  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首先取決於所有制改革的成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經濟體制開始變革: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在城市,以“放權讓利”為中心,擴大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經營自主權,國企改革邁開步伐。

  “摸著石頭過河”的國企改革,最初的一塊石頭是“放權讓利”。為衝破“大鍋飯”的分配製度,1979年7月,國務院印發文件對擴權內容予以明確,在利潤分配上,給企業一定比例的利潤留成;在權力分配上,給企業一定的生産計劃、産品購銷、資金運用、幹部任免、職工錄用等方面的權力。

  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搞活企業,特別是搞活大中型國有企業,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改革的突破口,首先是將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適當地分開,同時實施計劃體制、價格體制、國家機構和勞動工資制度的配套改革。

編輯:劉志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