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長期執政面臨的考驗
中國共産黨在全國執政,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産黨將長期執政,既是黨實現自身歷史使命的要求,也同樣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奪取全國政權不容易,執掌好政權尤其是長期執掌好政權更不容易。正像胡錦濤指出的:“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執政黨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更加自覺地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始終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
經過黨執政以來60年的奮鬥,特別是經過改革開放以來30年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産力有了巨大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在進入新世紀之際實現了由解決溫飽到總體上達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在進入新世紀以後又繼續實現了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但是,我國仍然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許多任務還遠遠沒有完成。我國總體上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準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共産黨要在中國長期執政,還面臨著許多嚴峻的重大考驗。這種考驗主要來自國際和國內兩個方面。
在國際上,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後,國際局勢發生了一系列新的深刻變化。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繼續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各種矛盾錯綜複雜,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沒有改變,我國仍然面臨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佔優勢的壓力。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後,同世界的各種聯繫日益緊密。這種聯繫既使我國獲得了加快發展的條件,也必然會帶來各種難以預測的風險。特別是2008年以來百年罕見的世界金融危機的爆發並迅速蔓延,已經使中國的經濟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如何應對這場危機,是對中國共産黨執政能力的又一次嚴峻考驗。
6月26日,來自工地一線的中國中鐵四局黨員代表為創先爭優簽名。新華社記者王雷攝
在國內,我國的改革和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社會利益關係更為複雜,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黨的十七大報告從8個方面詳細論述了我國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後面臨的階段性特徵。主要是: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産力水準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準,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尚未改變,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紮實貫徹,同時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佔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高。
上述階段性特徵,既涉及經濟,又涉及政治、文化和社會;既涉及國內,又涉及國際;既概括了我們取得的成就、獲得的起點和面臨的機遇,又指出了面臨的困難、問題及嚴峻挑戰。
從黨自身的狀況看,中國共産黨經過60年的執政,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黨的執政能力同黨肩負的重任和使命總體上是適應的。但是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的考驗,無論是黨的領導方式、領導體制,還是黨的幹部隊伍狀況,都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影響著黨的執政成效。提高黨的領導水準和執政水準、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使黨始終永遠保持先進性、成為經得住各種風浪考驗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仍是黨需要長期解決的兩大歷史性課題,也是黨在實現自身歷史使命的道路上將長期面臨的艱巨考驗。
清醒地意識到這些風險和考驗,堅持立足基本國情,牢牢抓住發展機遇,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加快中國的發展和強大,中國共産黨就能不斷地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地鞏固執政地位和提高執政能力,不辜負歷史的重托和人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