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太史上的第一

時間:2010-09-30 12:40   來源:中國航太新聞網

  中國有了航太
  1956年4月,國家成立了航空工業委員會。同年5月又組建國防部導彈管理局和導彈研究院。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簡稱國防部五院,錢學森任院長),正式宣佈成立,代號0038部隊。這一歷史性的紀念日,標誌著中國有了自己的導彈、航太事業。
  中國第一枚導彈
  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近程導彈發射成功。1962年3月初,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枚導彈運往酒泉發射場。3月21日,導彈發射失敗,後經認真總結,找到了問題癥結。1964年6月29日,修改設計後的導彈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第一枚探空火箭
  1960年2月,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試驗型液體探空火箭,在上海南匯簡易發射場首次發射成功,飛行高度8千米,邁出了中國探空火箭技術的第一步。
  第一枚國産中程導彈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新型號中程導彈的研製工作,這個型號從1965年3月結束方案設計階段,相繼轉入初步設計、技術設計、試製生産、地面綜合試驗等階段,到1966年底進行首次飛行試驗,僅用了一年零九個月的時間。
  “兩彈”第一次攜手
  1964年10月16日,中國原子彈塔爆試驗獲得圓滿成功。此前不久,中國新研製的導彈飛行試驗取得成功,剛好為“兩彈”結合創造了前提。1966年10月中旬,又接連進行了“兩彈結合”的冷試驗並取得成功。1966年10月27日,頭部裝著核彈頭的導彈像一條怒吼的巨龍直衝雲霄。幾分鐘後,核彈頭在靶心上空距地面569米高度實現核爆炸,“兩彈結合”試驗圓滿成功。
  第一顆衛星上天
  1970年4月1日,裝載著“東方紅一號”衛星和一枚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的專列到達中國西北酒泉衛星發射場。4月24日,衛星按預定時間發射進入軌道,晚9點50分,國家廣播事業局報告,收到衛星播送的《東方紅》樂曲,聲音清晰宏亮。
  第一顆返回式衛星
  1973年初,返回式衛星進入正樣研製階段。1975年11月26日該星按時發射,火箭按預定程式飛行,衛星進入了預定軌道,軌道近地點高度173千米,遠地點高度483千米,軌道傾角63度,入軌精度符合設計要求。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在軌道上運作3天后順利地按預定時間返回中國大地,獲取了豐富的遙感資料。
  自行研製的第一枚飛航導彈
  1960年初,中國開始仿製飛航式導彈,1966年底仿製的第一個海防戰術導彈型號——上游一號艦艦導彈正式投入批量生産,並裝備了海軍部隊,結束了中國海軍有艦無彈的歷史。1971年開始自行研製全新的導彈——鷹擊八號。鷹擊八號為高亞音速超低空掠海飛行、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小型多用途導彈。1979年11月,鷹擊八號導彈首發飛行成功。
  第一次水下發射火箭
  1967年,中國大型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研製取得了初步成果。之後,越過了單級火箭階段,直接研製兩級發動機;越過陸基火箭階段,直接研製潛艇水下發射火箭。1980年下半年,固體燃料火箭進入總裝測試階段。1982年1月和4月,在地面成功的進行了兩發固體燃料火箭由發射筒發射的飛行試驗。1982年10月12日,裝載著固體燃料火箭的試驗潛艇,徐徐駛出海港,駛向大海,潛入發射深度,隨著一聲“發射”密碼,火箭暫態被強大的燃氣壓力推出發射筒,躍出碧海,直刺藍天。發射獲得成功,它標誌著中國的火箭技術又有了新的發展。
  第一顆通信衛星升空
  1970年,中國開展了運載火箭及通信衛星新技術的研究。1975年,確定選用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的方案。1984年3月下旬,完成了衛星、火箭在技術陣地的測試工作。3月28日,試驗通信衛星和運載火箭向發射陣地轉運。4月8日19時20分,火箭發射成功。4月10日,衛星進入準靜止軌道,入軌精度極高。4月17日18時,衛星通信試驗正式開始。5月14日,通信試驗結束,正式交付使用。從而使中國的衛星通信業務由試驗階段進入了試用階段。
  第一個航太發射場
  1958年初,中國在酒泉以北的戈壁灘上建起了我國第一個航太發射場。1965年,根據中國空間技術發展規劃,在酒泉發射場建造了可以發射多級運載火箭和人造地球衛星、有兩個工位的發射場區。發射工位最壯觀的設施是高55米的一號龍門塔。之後又續建了一個重型衛星的發射工位。
  第一個通信衛星發射場
  由於西北酒泉衛星發射場的地理位置在北緯40度以北,不利於發射通信衛星。於是就有了西南航太發射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1970年——1980年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建設。其中工作塔總重900多噸,他將完成西北發射場一號龍門塔和臍帶塔兩項設施的任務。工作塔高77米,三座避雷塔高100多米。控制站在離發射場數千米的地方,有一座指揮控制大廳,裝有總指揮臺和一座寬18米,高6米的大型組合式顯示螢幕,其中心部位是一個彩色電視螢幕,其寬度為5米,高3.75米。發射前,它顯示發射陣地的電視圖像,運載火箭起飛後,它顯示運載火箭實時飛行的彈道曲線和特徵參數。利用發射場這些現代化的發射指揮設備,指揮員可一目了然地觀看發射前後的全過程。
  長征火箭第一次商業發射
  1985年10月,中國宣佈對外承攬商業發射服務。1989年1月23日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與亞洲通信公司簽訂了“亞洲一號衛星”發射服務合同。
  1990年4月7日,中國研製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躍起,直上九霄。長征火箭第一次對外商業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第一次“一箭三星”
  1981年9月20日,中國成功地用一枚火箭發射了3顆衛星,3顆衛星是實踐二號、實踐二號甲和實踐二號乙。這種“一箭三星”技術當時在世界引起了很大轟動。
  第一個固體火箭上面級
  1995年中國自行研製的上面級固體近地點變軌火箭發動機——EPKM,兩度與“長二捆”聯袂,將“亞洲二號”和“愛科斯達一號”衛星送入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至此,結束了中國發射大重量衛星必須使用外國上面級固體發動機的歷史,同時,也開闢了中國固體火箭躋身國際發射舞臺的新紀元。
  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
  中國載人航太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號,于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發射成功,飛船準確地按運作軌道在太空飛行14圈,歷時21個小時,于11月21日淩晨3時41分在預定地區安全著陸。這是中國航太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到2002年12月30日,“神舟” 二號、三號、四號又先後相繼發射、往返成功。 
  中國遨遊太空第一人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楊利偉乘坐的“神舟”五號飛船在震天撼地的轟鳴中騰空而起。9時10分左右,飛船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迎來的第一位中國訪客。繞地球飛行14圈後,10月16日5時35分,北京航太指揮控制中心成功向正在太空運作的“神舟”五號發送返回指令。6時36分,地面搜索人員找到了“神舟”五號返回艙。返回艙完好無損。航太英雄楊利偉自主出艙。我國首次載入航太飛行圓滿成功。

編輯:徐維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