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走進真實的印度
印度頻繁反傾銷是擔心受制于中國
主持人:根據您的分析,您認為兩國在未來發展過程當中的一些契機和一些障礙,其實都是一些歷史、現實和未來的因素共同造成的。
裴遠穎:對,是這樣。邊界問題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有些問題是現實的問題。比如説貿易問題,現在中印之間的貿易摩擦比較突出,也引起了兩國人民,包括國際社會的注意。因為印度對我們反傾銷案佔的比例很大,這就是貿易摩擦。對於貿易摩擦的問題,我覺得需要進行分析,應該説,貿易摩擦是國與國之間經濟關係的常態,可以説有貿易就會有摩擦,貿易量小的時候,摩擦自然就小,貿易量大,摩擦肯定會增加。中印貿易這些年發展很快,現在中印貿易額佔印度對外貿易額已經居於第一的位置。在中國大概是第九位,因為我們的貿易總額比較大。在這麼一個大貿易額的前提下,摩擦增加,我覺得是不足為奇的。
但是,也應該同時指出,印度方面在中國的商品,包括一些設備,以及工人進出印度方面進行的一些限制,這些限制有的是出於這個貿易本身産生的,就是我前面説的那一段話,是貿易發展規律所決定的,但是,據我觀察,這裡面也有它的社會因素、經濟因素,也有一些政治方面的考慮。所謂社會因素,它有點擔心中國的人員進去之後影響它的就業。所謂經濟因素,它是擔心它的一些産業的競爭力不如中國的商品。所謂政治原因,這就歸結到中印之間還存在信任度不高的問題,這個問題以後我再談,就是怕中印貿易發展的太快,中國商品,特別是一些製造設備在印度進口裏面佔有過大的比例的時候,印度會受制于中國。這就是一些現實的考慮。如果説邊界問題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的話,貿易摩擦的問題是現實利益的不同而産生的。
主持人:有競爭才能有突破。隨著涉藏問題和邊界問題的敏感度逐漸加深,現在很多印度媒體發出一些對中國不太友好的報道。您當年在印度擔任中國大使的時候,當時的印度媒體有現在這樣不友好嗎?
裴遠穎:我是1994年去的印度,1998年回國的,在那裏不到四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回過頭來看,正是中印關係正在開始提升的時候,發展得比較順利。我和印度媒體、新聞界人士也有過不少接觸,每天看印度的報紙也是必做的功課。我發現印度報紙對中國的不了解、誤解,甚至是很不友好的或者是攻擊的言詞還是不少的。但是,在我印象裏面並不突出,特別是和1994年以前的情況相比,反而有所減少。印度報紙對中國的報道也是面向一定讀者的,各有一部分讀者,都是面向自己讀者的,有一部分報紙是面對民族主義特別強烈的讀者的,這種報紙攻擊中國的言詞、文章比較多。相反,比如針對商業界的、企業界的、工商界的報紙對中國比較客觀,甚至是比較友好的報道也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