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1月3日電 (記者劉裕國)新年伊始,四川康巴藏語衛視頻道伴隨著新年的鐘聲給藏族同胞帶去欣喜和吉祥,覆蓋四川、西藏、雲南、青海、甘肅等西部五省區的康巴藏語衛視頻道,全天18小時的節目大大滿足了廣大藏區群眾的收看要求。這是四川文化産業發展的又一個亮點。
去年以來,面對災後重建和國際金融危機的雙重考驗,四川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省文化産業工作,以“搶先一拍,快人一步”的高新姿態認真抓好落實文化産業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四川努力擴大項目的覆蓋面,千方百計把文化産業項目涉及的領域擴展到社會文化産業和市場的各個領域。該省圍繞特色文化資源轉化尋找項目;圍繞成都—德陽—綿陽—廣元—雅安文化産業帶和藏羌文化走廊建設尋找項目;圍繞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和示範園區尋找項目;圍繞六大文化産業工程尋找項目。截至目前,四川向中央爭取到重建項目1425個、資金29億元。其中427個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重建項目已經開工,佔項目總數的38.2%;1433個文化市場經營網點完成重建,佔總數的91%;89個文物搶救保護工程項目開工重建,佔項目總數的40.27%。羌族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已完成項目278個。中央新增投資的823個鄉鎮綜合文化站災後建設項目全部完工。在災後四川開展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中,共調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98932處,新發現80382處,發現文物總量躍居全國第一。
去年一年,四川搶佔先機,儘快做大一批具有示範帶頭作用的文化市場主體和龍頭骨幹企業。四川省新增10個省級文化産業示範基地,1000萬元以上的重大産業項目32個,投資總額20億元以上項目兩個,新增戰略投資4.6億元,金融機構實際投放資金7億元。四川省現有2.5萬餘家文化市場經營單位,經營收入167.5億元,全年演出6000余場;民營文化演藝産業蓬勃發展,擁有德陽雜技團、瀘州龍城農民演藝中心等民營演藝團體3000多家。四川全年對外文化交流項目254項,對外文化交流同比增長76%,其中出訪項目130項,同比增長71%,創歷史最高紀錄;商業性演出、網路文化産品與服務出口實現文化貿易額1.5億元,同比增長50%。四川省一批年出口上千萬元的民營文化企業茁壯成長,成為對外貿易的“新龍頭”。
四川舉辦的第二屆國際“非遺節”,吸引了41個國家、190多支國內外表演隊伍和520多萬人次直接參與,拉動各類消費54.2億元。2009年8月28日,國際“非遺節”永久落戶成都。“羌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