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首頁 | 要聞 | 本網關注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最新消息 | 新聞發佈會 | 熱點話題 | 視頻 | 提案議案 | 權威解讀 | 代表委員之聲
字號:
我國法律體系基本形成 凸顯“中國特色”

  時間:2008-02-28 13:17    來源:人民日報     
 
 

  黨的十五大提出,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品質,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十六大重申這一目標。經過多年不懈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

  1979年至2007年10月底,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制定了現行有效的法律220余件;國務院制定了現行有效的行政法規近700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制定了現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規7000余件。

  新一屆全國人大會議召開在即,讓我們聚焦我國的法律體系,感受“中國特色”。


 中國進入“修法”高峰期

人民日報記者 吳 兢


  2月26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京召開最後一次會議。水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第三次上會審議,殘疾人保障法修訂草案首次提請審議。

  一週前,烈士褒揚條例草案“顯身”國務院法制辦官方網站,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1980年發佈的《革命烈士褒揚條例》,將隨新條例發佈而廢止。

  數據顯示,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法律草案中,屬修改法律的超過一半;五年來,國務院共制定修改行政法規137件,其中修改的佔六成。

  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作為立法者對社會經濟生活快速發展與變化的回應,中國進入“修法”高峰期。

  “一次通過7部法”的不同內涵

  1979年,全國人大“一次通過7部法”,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等。十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委員、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徐顯明説,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新起點。“一次通過7部法”,成為我國法制建設進入健康發展時期的標誌性事件。

  2007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再現“一次通過7部法”:通過禁毒法等2部法律,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等5部法律。

  個稅法修改,已是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第二次,個人所得稅法的起徵點由800元,提至1600元,再提至2000元。

  同樣是“一次通過7部法”,29年前全部是立新法,29年後“修法”唱“主角”。

  現行1982年憲法制定後,已經歷4次修憲,令世人矚目:3次修改都與經濟體制改革有關,1993年修憲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999年修憲,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04年,人權入憲……這些修改,順應中國國情和時代潮流,産生了深遠而積極的影響。

  徐顯明説,我國處在體制轉軌、社會轉型期,法律既要保持相對穩定,又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過去30年,修改法律在我國立法工作中佔有重要地位。

  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三個標誌

  “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十五大報告、十六大報告的洪亮之聲猶在耳邊。2007年10月,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基本形成。

  徐顯明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有三個主要標誌:

  法律部門齊備。我國現行有效的全部法律,已形成7個部門: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及非訴訟程式法;

  法律部門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齊備。7個法律部門中,均有“代表性”和“骨幹性”立法;

  與法律配套的附屬性規範,包括法規等,也已基本齊備。

  從1979年至2007年10月底,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制定了現行有效的法律220余件;國務院制定了現行有效的行政法規近700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制定了現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規7000余件。

  徐顯明説,立法的重點,也由過去注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立法,開始轉向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領域立法。

  綜合運用立、改、廢、釋、編

  離“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目標,我們還有短短兩年時間。

  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對立法提出新課題:經濟快速發展,如何進一步保護環境和資源;資訊網路發展,向傳統法律制度提出挑戰;保障民生,法律如何“亮劍”……

  法律不是越多越好。徐顯明説:“法不是被發明出來的,它只是客觀規律的記載。立法,堅持穩定性,也要堅持變革性。”

  未來幾年,如何完善法律體系?徐顯明説,要綜合運用立、改、廢、釋、編等方式,進一步提高立法品質。制定新法的重點,是在法律體系中起支架作用、至今未制定的法律;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立法工作將會越來越多地修改現行法律法規。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30年前,我們主要解決‘無法可依’的問題;30年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法治建設重點解決‘有法不依’的問題。”徐顯明強調。

  十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組成以來,通過了近100部法律、法律解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持續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

全國人大:立法品質更高

人民日報記者 毛 磊


  2月26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正在這裡舉行,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真審議水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和殘疾人保障法修訂草案,這將成為本屆人大常委會最後一次重要的立法活動。

  科學立法 五年規劃

  2007年11月27日下午,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和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為題進行了第一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由此彰顯了中央領導集體對法制建設和依法治國的高度重視。

  十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組成以來,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工作持續推進,立法品質進一步提高,向實現本屆任期內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立法目標邁出堅實步伐,本屆立法目標有望如期實現。

  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之初,就制定了五年立法規劃,確立了在本屆任期內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立法目標。此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每年都要制訂年度立法計劃。五年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了憲法修正案,頒布實施了反分裂國家法,制定和修改了監督法、物權法、選舉法、公務員法等近100部法律、法律解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一批基本的、急需的、條件成熟的立法項目相繼完成,立法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民主立法 廣聽意見

  十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中始終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在立法過程中,堅持走群眾路線,充分發揚民主,通過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認真聽取社會各方面尤其是基層群眾的意見,做到集思廣益,使制定的法律充分體現人民群眾的共同意願,切實維護最大多數人的利益。

  全國人大常委會將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草案向社會全文公佈,先後公佈了物權法草案、勞動合同法草案、就業促進法草案等,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在社會上引起積極反響。其中,勞動合同法草案公佈後,共收到各方面意見近20萬件,65%來自基層勞動者。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工作機構將各方面意見充分吸收到法律草案中。

  物權立法,自2002年12月起,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後進行8次審議,刷新全國人大立法史上單部法律草案審議次數紀錄。

  從九屆全國人大起,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工作在注重新創立法律的同時,加大了修改現有法律工作的力度。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在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目標的基礎上,重點提高立法品質。吳邦國委員長指出了不斷提高立法品質應處理好的三個關係:一是正確處理數量與品質的關係;二是正確處理權力與權利的關係;三是正確處理法律的穩定性與改革過程中變動性的關係。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國家法室主任陳斯喜表示,我國在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基本方面已經基本做到有法可依,但要在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任務還非常重,還有一大批法律需要制定,特別是需要加強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律制定。

  在繼續加強有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立法的同時,更注重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方面的立法——

政府立法:唱響以人為本

人民日報記者 宋 偉


  數據顯示,自1979年到2007年10月底,國務院共制定現行有效的行政法規近700件;國務院各部門和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49個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了25000多件規章。

  作為我國權力機關立法的必要補充,國務院近年來及時出臺一些現實急需的行政法規,呈現出靈活性、及時性的特點。

  突出主旋律

  推進依法行政,制度建設是前提。

  5年來,國務院緊緊圍繞全黨和全國工作大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立法中突出以人為本  的“主旋律”,著力抓了改善民生、加強社會建設,在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監督制約機制、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等方面,提出急需制定、修改的法律和行政法規項目,共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法律議案39件,制定、修改行政法規137件。

  為了保障人民合法權益,政府立法加大了對行政權力的約束,制定了行政監察法實施條例、政府資訊公開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等。

  面對社會利益主體日趨多元化,立法領域也顯示出利益博弈的趨勢。國務院法制辦主任曹康泰認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最重要的是建立保障公平正義的制度體系,法制化是關鍵。“通過立法使公平正義能夠穩定、長期、可預見地實現。”

  開門立改廢

  縱觀政府近年來的立法工作,以人為本,滲透到立法的方方面面。

  2007年3月底,國務院開始清理行政法規規章。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五次全面的法規清理,涉及655件現行行政法規、3031件國務院部門規章和9664件地方政府規章,共計1.3萬多件。至2008年1月,包括《投機倒把行政處罰暫行條例》在內的93件法規被廢止。

  開門清理,成為這次清理的一大亮點。國務院法制辦通過人民日報等新聞媒體和網站廣泛徵求社會公眾的意見,社會公眾對655件待查法規中的182件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行政法規提出1130條清理意見和建議。

  國務院法制辦協調司副司長江淩表示,公民參與,應作為一項法規規章清理的長效機制保留下來。

  2007年,國務院法制辦還專門發出《關於進一步提高政府立法工作公眾參與程度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要求:在起草、制定與群眾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時,原則上都要向社會公開聽取意見,建立意見採納情況説明和反饋制度。

  國務院法制辦有關負責人表示,2008年,將努力擴大政府立法工作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一方面,進一步擴大行政法規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範圍,除涉及國家秘密、國家安全以外,原則上都要在中國政府法制資訊網站上公佈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近年來,在地方立法的新聞報道中,“首次”、“第一”是用得最多的修飾詞——

地方立法:走向本土特色

人民日報記者 裴智勇


  2008年初,雨雪冰凍造成大半個中國受災。日前,《河南省氣象災害防禦條例》列入省人大常委會2008年立法計劃。地方立法反應之快,令人驚嘆。

  自1979年地方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權以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了現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規7000余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教授朱力宇説:“地方立法品質不斷提高,不但保障國家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而且立足本地走出特色之路,成為中國法律體系中閃亮的部分。”

  “本土”味濃

  2007年7月27日,甘肅省人大常委會通過了《甘肅省石羊河流域水資源管理條例》。這是甘肅省首次為一條河流的水資源管理單獨立法。

  朱力宇説,地方立法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針對本地情況的,這些情況在全國其他地方不存在或不突出,沒必要全國統一立法。這個領域,地方立法大有可為,獨具特色。

  2006年12月1日,廣西人大常委會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海上搜尋救助條例》,填補了國內海上搜救沒有單行法律法規的空白。

  上世紀90年代初留下的房地産泡沫,是困擾海南經濟發展的一大“心病”。為解決後遺症,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及時作出了《關於加快處置海南經濟特區停緩建工程的決定》,有效推動了停緩建工程處置的進程。

  全球矚目的奧運會在北京召開,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也用立法為奧運保駕護航。2007年7月27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為順利籌備和成功舉辦奧運會進一步加強法治環境建設的決議》。

  “零突破”多

  如今在江蘇,向女性發短信可要注意了。弄不好,就要違法。

  2008年1月19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通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在全國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具體界定“性騷擾”——禁止違背婦女意願,以含有淫穢色情內容的語言、文字、圖片、電子資訊、肢體動作等方式對婦女實施性騷擾。

  這意味著,向女性發送“黃段子”在被禁之列。

  針對現實中屢屢發生的“富人超生”,2007年,湖南省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修改〈湖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明確規定對社會撫養費,違法多生育1個子女的,按照上年度總收入的2至6倍徵收;每再多生育1個子女的,依次增加3倍徵收等等。

  近年來,在地方立法的新聞報道中,“首次”、“第一”是用得最多的修飾詞之一。而以往,“重復立法”、“疊床架屋”,是人們批評地方立法缺乏新意、重復國家立法內容、相互抄襲的常用語。朱力宇説,地方立法真正面對社會生活新發展,面對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在創新的同時,也更有生命力,更有實效。

 
編輯:齊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