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8日電 題:訪社區遊農村 臺灣基層民眾深度探北京
中新社記者 鄭巧
“大陸實行"一胎化"政策很多年,如何安置老年人”,“老社區重建或改造時,怎麼對待"釘子戶"”,“臺灣里長月薪大概4萬新台幣,大陸社區居委會主任工資多少”……
8日,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委員王智玲向到北京參訪的逾兩百位臺灣基層民眾介紹北京社區建設的情況,來自高雄、臺南、雲林、嘉義等地的民眾代表積極發問。
王智玲一一作答:社區裏的老人會“結對子”互助,有專人定期到府給有需要的老人送餐;社區改造時,會儘量公佈方案讓民眾知情,遇“釘子戶”,也以勸導為主;居委會主任工資是3000多元人民幣……
來自雲林的倪宗奇告訴記者,聽了介紹,發現兩岸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志工(志願者)在社區都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自1991年到桂林旅遊,二十多年來,倪宗奇共來了8次大陸,“1992年第一次到廈門,那裏的機場到飯店非常遠,也沒有高速路。五年後再去時,機場及配套設施都建得很好。大陸變化很快,值得敬佩。”
“臺灣的基層民眾,不是那麼開放,很多人辛勤工作一輩子,整天種稻種菜”,倪宗奇呼籲,“大陸的情形已不可同日而語,一定要過來看一下。”
講座結束後,訪問團“兵分兩路”,一路直奔北京南部大興區的棗園北裏小區參觀,一路前往位於北京東北部的順義區考察鮮花港和七彩蝶園。
北京國際鮮花港內,鬱金花開得動人。看到蝴蝶蘭時,來自雲林的張明聰自豪介紹,臺灣蝴蝶蘭非常有名,出口量曾居全球第一,農戶研發出了很多品種。
“大陸農産品在創意、研發方面還有很多提升空間,不過大陸內需大,再加上有政府支援,可能很快趕上臺灣。”從事農産品貿易的張明聰曾去海南參加過交易會,“如果有合適機會,會考慮進軍大陸市場。”
訪問團團員很多是第一次來北京,他們行程自然包括了故宮、長城等地。幾十年前課本中的內容就在眼前,感覺也是奇妙。
臺灣中小企業協會顧問翁慶亮還隨身攜帶了一個小本子,記錄這一路的見聞。“看到"地球我的家,環保靠大家"這個標語,覺得挺有意思,就記下來了”,翁慶亮向記者展示小本子,“臺灣一般會説"人人做環保,環境一定好"”。
據悉,臺灣基層民眾代表參訪團將於5月10日結束為期一週的參訪活動,返回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