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南都社論:從駱家輝上任重新理解中美關係

時間:2011-08-17 14:25   來源:南方都市報

  [社論]從駱家輝上任重新理解中美關係

  摘要:扛著行李,自背著雙肩包,攜著妻子和3名子女,新任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從美國走來,開始了他的中國之旅。

  扛著行李,自背著雙肩包,攜著妻子和3名子女,新任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從美國走來,開始了他的中國之旅。

  駱家輝的祖父剛入美國大陸時是一名僕人,今天的駱家輝卻以兩國信使身份重回中國,按照華人的傳統,其間意義自然已屬非凡。而且,這位大使看起來秉承了華人種族所擁有的寧靜、斯文、內斂,同時又秉持著美國式的堅定和希望。我們知道他是一個通曉中國問題的好對手,他在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任前聽證會上輕鬆應對,他從美國國家利益的角度給出了幾乎是外交官的最好答案。我們理所應當歡迎這樣的高手。

  但駐華大使的工作將是他最難的工作。中美之間正在經歷著冷戰結束後最大調整,中美正在為兩國關係尋找和調適新的定位,既蘊藏著巨大的機遇,讓人備受鼓舞,同時更會直接表現出兩國的角力博弈,伴隨著痛苦。存在這樣的可能,即一旦過高的期待在現實中受到打擊,産生的挫折感容易放大。

  從對駱家輝上任的民間回應來看,不少人尚囿于血統論的好惡,並由此出發理解和判斷中美關係和駱家輝,而一些“華人對華人更狠”的民粹主張更是毫無來由。這些民間回應暴露了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劃分敵友引導傾向的思維在相當大的範圍記憶體在著。從駱家輝上任重新思考美國、學習美國、理解中美關係,或許能打開不一樣的思維局面。

  我們看到,不少人在國家間關係預測上持有一個“安全法則”,比如對中美之間拿不準的時好時壞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關係,常常做一些最壞情景的預測,並認為如此才是“安全”的。但如此安全法則隱藏著巨大的風險,有些類似于自我設局。中國民眾不是中美關係簡單的觀察者、評判者、被動的接受者,更是真真切切的參與者。

  相比較,美國是一個嚴格從理性出發思考國家利益的國家。通過鞏固已有現代國家的聯盟、將中俄印等大國融入現存國際秩序、建立有利於自由的權力平衡,才是其理性的目標。這當然更有利於拓展其安全空間,不會出現四處受敵、內憂外困難以週旋的境況。如此看來,如果美國沒有也並未打算以中國為主要戰略敵手,同時不具備對中國的發展方向發揮決定性影響的能力,中國可以而且應當去把握中美關係的未來方向。

  因此,借駱家輝上任,我們不妨多加理解一下美國的特殊性,如此可以分享所得,讓思維世界更加豐富和多元。駱家輝在14日的媒體見面會上再次強調機會、自由、平等的價值,“我以官方身份,作為服務於總統和美國人民的美國駐華大使,將代表的正是這些永久希望和價值觀。”這是想像之中的表態,而且可以預料,駱家輝之後將利用自己的“個人故事”來向普通的中國人介紹美國,他被認為在人權和美國貿易問題上將成為一個“強有力的主張者”。

  美國需要分享中國的信條和感受,道德通常不可成為一個訓人的大棒,它通常是用來反省自身。中國人希望得到真正的朋友,朋友是那種真心想幫助我們的人。駱家輝在中美分享價值觀的問題上,有天然的文化優勢,兩國在這一合作基礎之上,完全可能順勢而為,關鍵仍在找到讓雙方民眾分享彼此理念的路徑。

  即使在真金白銀的美國國債問題上,我們也完全可以多聽聽駱家輝的意見。駱家輝曾在演講中稱:“我們兩國的經濟關係已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這一關係不能再以中國製造和美國進口為特徵”。這實際與中國經濟轉型訴求是有內生聯繫的,雙方之間並非完全是零和的遊戲。是不是可以促使我們思考,長期以來秉持的以出口為導向,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如何轉換?多年來我們通過出口實現了GDP世界第二,但出口導向的經濟結構、被抑制的國內的需求,並未真正讓民眾享受到自己的勞動所得。美國國債的危機是否可以倒逼我們的改革?

  所以,當有媒體引述駱家輝的話稱,他“將使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相信,美國願意幫助他們”,按美國的建議做,“符合中國的利益,對中國和美國都有利”。我們願意謹慎樂觀其成,願意與駱家輝分享彼此的想法,只要這些想法不是全然的損人利己。我們相信,理性可以讓彼此實現分享。

編輯:普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