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珩
新華網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吳晶晶、史競男)我國著名光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王大珩院士,21日在京溘然長逝。
“我們國家失去了一位高瞻遠矚的戰略科學家,光學界失去了一盞指路的明燈。”得知王老逝世的消息,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原所長侯洵院士十分悲痛。
“王大珩院士是光學泰斗、一代宗師。”我國鐳射與光電子技術專家周炳琨院士説,作為我國近代光學工程的重要學術奠基人,他白手起家,使中國的光學事業從一窮二白到步入正軌,在一張白紙上孜孜不倦地描繪著中國光學事業的美好前景。
在高功率鐳射技術專家林尊琪院士眼中,王老師是一個特別謙虛的人。“他反對人們稱他為‘中國光學泰斗’或‘中國光學之父’,強調自己只是中國光學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王老滿懷愛國熱情,把自己的一生都無私奉獻給了國家。他心裏裝著的不僅僅是光學,而是整個國家的發展。多年來,他以敏銳的科學預見性,在世界科技發展的關鍵時刻,對國家科技發展方向提出了很多重大建議。”林尊琪説。
談起王大珩院士,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原所長王家琪院士非常激動,他不斷重復著:“他的形象太高了,太高了……”。
“王老將畢生精力獻給了國家的光學事業,從國家戰略層面指揮佈局,運籌帷幄,嘔心瀝血,是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是一位功勳卓著的‘戰略科學家’。”王家琪説。
在王家琪眼中,王老是“慈父”、“老師”、“同事”等多種身份的疊加,多種感情的糅合。“王老總是像慈父一樣關懷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他不抽煙,不喝酒,為人非常隨和。他的夫人是一位優秀的兒科大夫,我們所職工的孩子很多都得到過王老和夫人的照料。”
“王老培養、提攜了很多年輕人,我也是其中之一。”王家琪1963年到了長春光機所,跟著王老搞科研,“可以説我的研究成果都是在王老的親自指導下完成的。他在業務上給了我很多鼓勵、支援、指導。”“王老一直都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並自己出錢獎勵讀光學的學生。
1994年他獲得何梁何利獎,把獎金捐出設立了王大珩光學獎,每年獎勵在這一學科成績突出的學生。”周炳琨説。
“王老對工作極端認真負責,要求嚴格。他的口頭禪就是‘不能隨便説’。”周炳琨説,“他經常參加各種項目鑒定和博士答辯,問的問題常常是連一個小數點都不放過。作為鑒定委員會主任,他不顧高齡,親自寫鑒定意見,有時候大家怕他累,吃不消,要幫把手,説寫完後讓他看看簽個字就行,可王老決不讓人代勞,都是自己一個字一個字來完成。”“別看在工作上非常嚴肅甚至嚴厲,其實王老在私底下卻是非常風趣幽默的。”周炳琨回憶説,王老愛唱歌,特別是英文歌,88歲的時候還能用英文説相聲,並且能將圓周率背誦到小數點的百位之後。“他特別平易近人,能和所有人都打成一片。”
直到晚年,躺在病床上,王老還一直關心著我國光學事業的發展。
“他説自己還有三大心願沒有實現:第一個是編寫中國光學的學科發展史,第二個是為了讓人民都了解光學知識,建立中國光學科技館,第三個是進行光學名詞的審定工作,出版一個光學名詞的官方版本。”周炳琨説,“因為心裏始終放不下這些工作,他在病床上還親自起草光學名詞審定的報告,給國家領導人寫信提建議。”
“現在他的第一個願望已經立項,第二個願望即將實現,第三個正在進行之中。他的遺願,我們會好好完成。”周炳琨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