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長春7月22日電(記者 曾毅 特約記者 任爽)百合、菊花……一簇簇鮮花寄託著無盡的哀思與懷念。“昨天得知老先生病逝的消息,我們就連夜開始佈置,為的就是儘早為大家提供一個悼念的場所。”今天,在“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王大珩先生的故居裏,輓聯低垂、花圈側立,長春光機所的工作人員緊張而有序地忙碌著。
“那些與大珩先生一同工作的場景,至今曆歷在目”,提及過往,曾與王大珩先生在長春中科院儀器館共事的83歲老人顧馬法潸然淚下,“大珩先生從不講條件,那個時候也沒有條件可講,工作場所不過是幾座舊房子,可以借鑒的經驗成果幾乎為零。可以説大珩先生是在我國光學領域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自從長春光機所成立後,我就在所長辦公室做秘書工作。”今年82歲的吳文菊老人曾是王大珩先生的秘書,主要負責文件處理和對外接待工作。“大珩先生拒絕專車接送,堅持乘坐班車上下班,每天早來晚走;對人又一向謙虛,每次收發文件時,都會對我説‘謝謝’。”吳文菊回憶説,儘管當時生活條件艱苦,可大珩先生卻有條不成文的規定:凡他自己發的稿子,稿費留給所裏;與他人共同發表的,稿費分給其他作者。
今日下午的長春理工大學氣氛同樣莊嚴而凝重,一場深切緬懷學校創始人王大珩先生的追思會在學校辦公樓舉行,前來參會的不僅有曾經受過王大珩先生言傳身教的學生,還有王大珩科學技術學院的師生以及王大珩獎學基金的獲得者。
看過王大珩生平專題片後,與會師生心情沉痛,紛紛圍繞王大珩先生的治學精神、辦學思想表達了對王大珩先生的愛戴和緬懷之情。
就讀于王大珩科學技術學院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大三學生文琴説:“早在大一時就經常聽到老師和高年級同學講大珩老師的故事,同學們也一直為他執著的科研精神所鼓舞,並以獲得‘王大珩獎學基金’為榮。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能在如此優越的條件下學習、研究,理應繼承和發揚大珩老師刻苦鑽研和不畏困難的精神,為祖國科研事業再盡綿薄之力。”
長春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于佩學表示,學校自建校以來,就與王大珩的名字緊緊聯繫在一起,王大珩先生所倡導的“教學、科研、生産”相結合的辦學思想始終激勵著學校的各屆老師,王大珩先生的親筆題詞——“實踐求是、審時度勢、傳承辟新、尋優勇進”也已成為廣大師生寶貴的精神財富。全校師生將牢記學校創始人王大珩先生的深情囑託,在緬懷中將王大珩先生留下的科學財富和精神財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