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歷經金融風暴一週年。這是2009年9月1日,人們走在美國紐約華爾街上。新華社記者谷欣容攝
2008年9月的最後一個週末,包括富通銀行在內的歐洲3家大型金融機構“扎堆”告急。距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破産不到兩周,一場發端于美國的金融風暴正式登陸大西洋彼岸的歐洲。
一度心存僥倖的歐洲國家一時間亂作一團。從最初的各自為戰到後來的攜手應對,面對金融危機這一“洪水猛獸”,一場跌宕起伏的聯合“保衛戰”在歐洲上演。時隔近一年,洪水尚未退盡,猛獸余威猶存,歐洲金融形勢雖呈現企穩跡象,但依然充滿不確定性。
得益於歐洲國家大規模的金融救市努力,歐洲金融業“噩耗頻傳”的艱難時期已告一段落,目前金融市場已趨於穩定。
金融危機爆發後,歐盟各國陸續出臺了上萬億歐元的金融救市計劃,通過為陷入困境的金融機構注入資金和提供債務擔保等手段來緩解信貸緊縮局面,促進金融機構間資金流通。隨著實體經濟因受金融危機打擊陷入嚴重衰退,歐盟國家又先後出臺了數千億歐元的經濟刺激計劃,試圖遏制經濟下滑。
與此同時,為維護金融和經濟穩定,歐洲中央銀行和英格蘭銀行等歐洲主要央行也都採取了超乎尋常的措施。迄今,歐洲央行和英格蘭銀行均已將基準利率降到歷史最低水準。英格蘭銀行還動用了非傳統的“量化寬鬆”政策,向市場注入1750億英鎊資金,以增強流動性;歐洲央行也加大了對金融機構的注資力度,僅通過6月份的一年期貸款拍賣就一次性投放資金4420億歐元,創下該行一次性資金投放量之最。此外,歐洲央行今年7月份也開始轉向“量化寬鬆”政策,宣佈陸續購入600億歐元資産擔保債券。
因為得到及時“輸血”,歐洲一些金融機構擺脫了破産危機,並在重組中獲得新生。作為金融形勢有所好轉的重要標誌,歐洲主要股市繼今年3月初探至數年來的最低點後,目前已收復失地,逼近金融危機前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