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漢民:從舉人到革命黨

時間:2011-09-06 14:25   來源:羊城晚報

  陸 寡欲養廉,不置私産,不納妾 

  廣東軍政府的高官,基本上都能廉潔奉公,即使他們的敵人,也很少攻擊他們貪污。這在清末民初,是非常罕見的。胡氏一生寡欲養廉,不置私産,不納妾,不賭博。 

  他的業餘消遣無非是作詩、寫字、下棋之類。他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府秘書長時,倡導廉價政府,上至秘書長,下至錄事,一律月給三十元。 

  上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以元老之尊擔任立法院院長期間,又倡導廉潔政府和守法養廉。他一生的確保持了廉潔,像孫中山一樣,身後並沒有什麼財産。陳炯明、朱執信、廖仲愷、陳景華等大體也是如此。 

  但是,廣東軍政府終於還是失敗了。“二次革命”失敗後,胡漢民、陳炯明都被迫流亡海外。 

  以前我們常説辛亥革命失敗是因為革命黨人對帝國主義妥協,還有就是讓舊官僚、立憲派掌握了權力,而革命黨人又很快腐敗,但從廣東軍政府和胡漢民身上,都看不出這些理由。那為什麼最後還是失敗了呢?

  柒 同袁世凱決戰時,只有他們自己

  革命黨雖然掌握一省權力,但他們的敵人得到外國支援;舊官僚、舊士紳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實力,遠遠超過他們;他們與工農商都缺乏聯繫。

  士紳是反對革命的,支援革命的只有人數不多的留學生和新式知識分子。革命黨人很重視商界意見,但商界認為革命沒有給他們帶來利益。

  革命前,革命黨人在廣東號召:革命成功後有平價米吃,但民國以後米價更高了。革命黨人不僅沒有滿足民眾經濟要求的政策,也不知道如何制定這樣的政策,更不懂得如何宣傳、發動民眾。

  等到同袁世凱決戰時,士紳、商人都站在袁世凱一邊,工人、農民和其他勞動者都是旁觀者,軍隊也叛變了,站在革命黨人一邊的只有他們自己。

  《中國同盟會革命方略》對政權如何建立,如何維持自身的運作,如何實現對基層的治理等完全沒有考慮。例如,規定建立政權後廢除清朝全部苛捐雜稅。輕率地廢除所有稅收,軍費政費從何而來?結果,不到一年就不得不恢復很多清朝的稅收。

  捌 不但治國乏術,而且治軍無方

  革命黨也缺乏幹部準備。日後胡漢民回憶説,廣東當時有90多個縣,每縣一年平均更換縣長3次,但縣政全無起色。

  這些從來沒有管理過政權,缺乏行政經驗的革命黨人,一旦掌權,很多事情不知從何著手。統率大量清朝的舊吏役,基本按清朝的辦法治理各個縣,怎麼可能把廣東建設成共和民國的模範省呢?

  革命黨人在反清革命時,主要發動會黨、綠林等社會邊緣群體,組織民軍。廣東獨立時,民軍是胡漢民等人依靠的主要軍事力量。但數以十萬計的民軍進入廣州以後,嚴重擾亂治安,使軍政府威令不行。

  革命黨人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教育、改造、管理好這些原綠林好漢,民軍的軍餉又得不到保證,危害社會秩序的行為有增無減。輿論對民軍意見很大,軍政府除了把絕大多數民軍遣散以外別無他計。

  但被遣散民軍沒有安置,無田可耕,無業可就,很多重新成為盜匪。結果,民國初年,廣東治安比清末更亂。

  玖 辛亥革命之後,他的反蔣和反共

  “五四”時期,胡漢民在《建設》雜誌發表了《唯物史觀批評之批評》、《中國哲學史之唯物的研究》、《階級與道德學説》等系列論文,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傳統哲學和文化。

  在近代,廣東人梁啟超、胡漢民、朱執信、廖仲愷都寫過文章介紹馬克思主義。1912年廣州一批同盟會員創辦的《民生日報》,以《紳士與平民階級之爭鬥》為題發表了《共産黨宣言》第一部分的譯本,這是國內發表的最早的《共産黨宣言》選譯本。

  胡漢民協助孫中山確定了“聯俄”以及同意共産黨人以個人身份參加國民黨的政策;協助孫中山完成了國民黨改組、創建黃埔軍校、平定商團事件。在大革命的前期和中期,胡漢民被視為國民黨的“中派”。

  孫中山逝世後,胡漢民成為“右派”精神領袖,支援蔣介石反共,成為南京國民政府的領導人。1931年1月,因反對蔣介石的政治主張,被蔣介石扣押。這很大程度是國民黨“粵系”和“蔣係”矛盾的爆發。

  後蔣介石被迫釋放胡漢民,胡漢民成為反蔣派系的精神領袖。晚年胡漢民標榜“反蔣、抗日、反共”。1936年5月12日下午,胡漢民與妻兄、西南政務委員會秘書長陳融下棋,因用腦過度,突發腦溢血去世。 (邱捷,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辛亥革命研究會副理事長)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