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漢民:從舉人到革命黨

時間:2011-09-06 14:25   來源:羊城晚報

  肆 參與策劃或主持了多次武裝起義

  他先後被孫中山任命為同盟會南洋支部、南方支部長。孫中山到歐美活動時,“將國內一切計劃托于黃克強、胡漢民二人”。

  1907年初,孫中山赴南洋發動起義,在河內設立了革命機關,胡隨行。1907年-1909年間,他參與策劃和領導廣東潮州黃岡、廣西鎮南關、廣東欽州廉州、雲南河口等起義。在鎮南關起義中,他帶病跟隨孫中山上炮臺。

  如果説黃興像起義的司令官,那麼,胡漢民就有點像參謀長或後勤部長。每次起義,從制訂計劃,籌募款項,運送武器,協調各方行動,直到處理善後。

  1910年新軍起義胡漢民是最高領導。這次起義因為小事引起提前發動,起義軍武器、彈藥、指揮都有問題,很快失敗。胡本質上是一介書生,雖參與策劃多次起義,但軍事上長進不大。

  他參加了孫中山于1910年6月在馬來西亞庇能(今檳城)召集的、準備黃花崗起義的會議。會議決定,起義主要由黃興、趙聲負責指揮,胡漢民擔任秘書科工作,並負責在南洋籌款。

  他的籌款工作相當有成效,保證了黃花崗起義的軍費。他本來也在1911年4月27日晚與趙聲一起從香港乘船赴廣州參加起義,第二天早上上岸住進城外的旅店,不久就得到前一天起義失敗的消息,他們無法入城,只好乘船回香港。

  伍 被諷為“第二總統”,權力很大

  1911年11月9日,廣東光復後三天,他出任廣東軍政府大都督。1912年12月21日,孫中山從歐洲抵達香港,胡漢民等乘兵艦前往香港迎接。孫中山在上海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他是總統府秘書長。

  在總統府裏,他和孫中山同居一室,每晚討論第二天要處理的大事,往往通宵達旦,解決了不少棘手的問題。孫中山予以他很大權力,有人嘲諷胡漢民為“第二總統”。

  期間,廣東都督由陳炯明代理。孫中山把臨時大總統讓給袁世凱後,1912年4月底,孫、胡重回廣東,孫向臨時省議會建議讓胡儘快重任粵督。到1913年6月被袁世凱免職,胡漢民兩次任粵督計一年零兩個多月。

  以他為都督、陳炯明為副都督的廣東軍政府,還有廣陽軍務處督辦朱執信、財政司長廖仲愷、警察廳長陳景華等同盟會骨幹。從省級軍政官員,到各縣縣長,基本由同盟會員擔任。其他省份那種立憲派、舊官僚掌握實權的情況,廣東基本上不存在。 

  胡漢民是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 

  廣東光復之日,正當革命軍與清軍在漢口、漢陽激戰之時。胡任都督後,急謀出師北伐,任命姚雨平為北伐軍總司令,在固州、宿州、徐州諸役中,屢敗張勳、倪嗣衝所部清軍。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