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志士後裔清明時節説辛亥

時間:2011-08-30 13:37   來源:新華網

  4月5日,清明時節,武漢石門峰名人文化公園萬人齊聚公祭辛亥革命志士,在主題為“他鄉天空 一樣清明”的公祭禮上,人們在追憶與感恩中,號召傳承辛亥革命精神,為建設繁榮富強的祖國努力奮鬥。

  從湖北竹山趕來參加公祭儀式的張成群,是辛亥革命志士、被譽為“湖北三武”之一的張振武的後裔。他作為志士後裔代表在公祭儀式上進行了祭奠禮儀。“老一輩革命志士,是我們家庭的精神財富,也是全社會的精神財富。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際,清明時節,來祭拜他們,追憶他們,是表達後人對辛亥革命的崇敬之心。”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打響,被稱為武昌首義。辛亥武昌首義是推翻中國的專制帝制、建立民主共和的一個偉大歷史舉動。歷史學家、辛亥革命研究專家章開沅説,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革命志士在歷史長河中的地位,被越來越多的世人了解認可,進而追憶緬懷。這是百年紀念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原因。

  辛亥志士、鄂軍政府內務部長楊時傑的後裔楊虞夔告訴記者,他正在編寫他父親的回憶錄,即將要出版了,作為辛亥百年的紀念。“父親生前説,辛亥革命是中國民主民族革命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推翻帝制、反抗列強壓迫的百年振興之始。一百年的牽掛,也是一百年的追憶,在天的英靈看著富強起來的祖國,是一種最大的慰藉。”

  今年75歲的楊虞夔老人住在江漢路的上海村,整理蒐集辛亥革命相關的史料成了他退休生活的樂趣,“也不僅僅是樂趣,這是一種感恩,一種對先烈的感念之心”。

  章開沅教授説,每個人的心中都對那段歷史、那些為革命奮鬥的志士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辛亥革命志士開闢了現代化與共和國道路的歷史進程。在追蹤歷史先賢的步伐中,體味其中豐富的精神財富。

  前來參加公祭儀式的臺灣文藻外語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高雄文化學會理事鄧文龍説,今年在臺灣也有不少紀念辛亥革命百年的活動,這些緬懷、紀念活動中都透露出一個強烈的共識:現在的人們感謝革命志士開創下的新時代,全球華人都從中受益,都從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皈依,那是一份民族自強的信心和勇氣。

  辛亥革命志士吳祿貞的後裔吳厚婉帶著一家三代前來參加公祭儀式,她在當天揭幕的辛亥革命紀念園中,與家人一同在革命志士碑前留影。她説:“清明是將一個家族血脈相連的時節,帶著孫子們來,是要讓他們知道他們的先輩是讓人尊敬和驕傲的,也是一種愛國主義教育,同時也是對他們人生和價值的教育。”

  不少辛亥革命志士的後裔都談到了“繼承辛亥革命精神”,作為志士後裔,吳厚婉説:“我心中有一個辛亥精神,那就是不畏犧牲、敢為人先的精神,是民主共和的精神追求,是為理想舍得付出的精神,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也是非常需要這些精神的。”

  鄧文龍説,民主共和的理念隨著社會的進步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這是辛亥志士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時代在變,民主共和的內涵也在完善,繼承辛亥革命精神,就是在民族強盛的道路上繼續開拓下去。

  辛亥志士、民國第一任教育部長程明超的後裔程耀南説,100年前的那場革命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悲慘命運,開啟了革命的新時代,國家和民族經歷了艱苦的百年、奮鬥的百年,才有今天這樣的成就,繼承他們的精神,就是要做好當前的工作。

  “辛亥革命的首義精神就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種文化在先人那裏很多,但是辛亥革命離我們更近,所謂繼承就是我們要更好去參透這些精神,然後化入我們的工作學習當中。”程耀南説。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